meizaike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zaikexue

博文

暗物质引发新物理

已有 1087 次阅读 2022-6-29 23: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当现有的物理理论与实验观测的偏差无法通过简单的打补丁来修正时,物理学家总喜欢引入新的观念、概念和参数来增加理论的自由度,期望能调和理论和实验之间的鸿沟。

        比如为了解释苹果落地和行星绕日引进了万有引力,为了解释光的高速传播引入了硬度强于金刚石却完全感受不到的“以太”,为了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而通过洛伦兹变换实现时空一统,为了解释光电效应引入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为了解释规范场中的质量起源而引入的希格斯机制,为了在弦理论中得到光子的静质量为零引入了十维时空,为了统一组成物质的费米子和传递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引入了超对称,这些都是通过引入新概念和新参数来弥补原有理论缺陷的典范。

        当然在这些新引入的观念、概念和参数中,有的后来被证实的确存在,比如万有引力、波粒二象性、希格斯玻色子等。有的后来被实验所否定而被理论丢弃,比如以太。有的目前还未得到实验的证实或否定,比如十维时空和超对称子。

        基于以上的讨论,目前能否找到一种被实验观测证实存在,而又对其物理知之甚少,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论对其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自由的在其上构建概念、性质和诠释的神奇对象呢?确实有的,这就是暗物质。根据天文观测,暗物质的总质量在宇宙中占比约为26.8%,是普通物质总质量占比4.9%的5倍还多,其种类和物理性质无疑有可能更加丰富或出人意料。

        我们知道目前对普通物质本源最好的理解是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即组成物质的费米子包含36种夸克和12种轻子,而传递四种相互作用的玻色子有13种(其中传递引力的引力子还未被发现),还有1种是产生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共62种。当然标准模型未来可能还会被更精细的模型和更本质的物质单元所取代,比如振动的弦或膜。毕竟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量也只有10^4GeV,距离宇宙大爆炸时的10^21GeV的能量,差了17个数量级。

        这就启发我们,即使在当下的能级和精度之下,对暗物质也列类似一个表的话,可能很大程度上要比普通物质更加丰富。比如暗和反的结合会怎样?暗物之间有几种相互作用?约束暗物质物理的是否还是量子化和对称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普通物质那些看似有悖于直觉的结论,比如不确定性原理、量子纠缠、量子态叠加与波包塌缩等,一旦当将暗物质和普通物质一起考虑时,是否能得到更加自然合理的解释?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23670-1345182.html

上一篇:爱因斯坦成功原因浅论
下一篇:人类进化的五个阶段(上)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