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Rshanghai

博文

浙江大学彭新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昌教授合作团队: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自限制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膜 精选

已有 4420 次阅读 2024-2-1 10:44 |个人分类:AMR Account|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浙江大学彭新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昌教授合作团队: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自限制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膜

近日,浙江大学彭新生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昌教授的AMR述评文章“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Self-Confined Conversion from Metal Hydroxide Nanostrands”在线发表。文章着重介绍了采用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作为金属前驱体,通过自限制转化制备高质量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膜的方法,总结了所制备的MOFs膜在气体分离等六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自限制法制备MOFs膜的未来发展做了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膜,自限制生长

Dating back to 2013, our research group prepared MOF membranes by using metal hydroxide nanostrands (MHNs) and elucidated the self-confined conversion mechanism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following decade, we dedicated to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various MOF membranes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1 文章内容简介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道规则、孔径可调、吸附位点丰富等特点,在化工分离、能源、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制备高质量的MOF膜是保证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发挥优良性能的前提条件。原位生长、二次生长和界面合成等方法已被应用于MOF膜制备,但要实现大规模制备仍需优化结晶过程及制备工艺等。

与上述MOF膜制备方法不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诱导的自限制转化法,采用固态的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作为金属前体,一旦配体与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接触,会在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表面形成MOF晶体。随着MOF晶体的生长,形成的MOF层逐渐将MOF的生长限域在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存在的区域,最终形成高质量的MOF膜。采用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诱导的自限制转化法在制备MOF膜材料中具有以下优点:1)易于控制MOF的成核和生长。首先,溶液中金属离子稀少,成核主要发生在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表面;其次,配体主要通过MOF层的空隙/缺陷接触到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MOF晶体进一步生长后倾向于形成无空隙/缺陷的膜。2)MOF层与衬底之间的亲和力高。3)便于将客体分子/材料高效封装到MOF膜中。4)较易于大面积制备。目前,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诱导的自限制转化法已经被用于多种MOF膜的制备。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以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为金属前驱体,采用自限制转化法制备MOF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所制备的MOF膜在气体分离、离子传导与分离、电子传导、白光二极管、衍生碳材料、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自限制转化法制备MOF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640.jpg

2 AMR:请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领域可能会出现的研究机会!

作者团队:

采用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诱导的自限制转化法,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能够制备出多种高质量的MOF膜。近年来,我们研究和探索了该方法制备的MOF膜在气体分离、离子传导与分离、电子传导、白光二极管、衍生碳材料、催化等领域的应用。除了上述领域,我们认为MOF膜材料在传感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研究机会。

3 AMR:您认为该领域当前最值得关注/最有争议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作者团队:

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在自限制转化法制备MOF膜当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目前来讲,能够用于制备MOF膜材料的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的种类非常有限。我们认为,发展新型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或者高活性的金属前驱体,丰富拓展MOF膜的类型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

作者团队简介

彭新生,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功能膜材料的结构设计、功能构筑和传质机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能源与环境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和企业项目。在ScienceNat. Nanotech.Nat.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期刊论文2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陈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慈桂冠教授,国家级创新人才,中国科协海智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联聘导师(博导),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体外诊断芯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委会常委,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副主委,国际电工委员会生物数字融合系统评估组(IEC/SMB/SEG12)国内专家组成员。曾任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资深研究员、博导,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KU Leuven)客座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BTIT)领域的产学研,尤其是面向生命健康和临床医学应用的半导体硅基芯片技术。带领团队承担了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国科学院项目等共计20多项政府项目或产业合作项目。曾在ACS Nano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Nat. Commun.Nucleic Acids Res.等发表期刊论文60多篇,参与书籍篇章撰写2篇,授权或受理专利150多项。相关成果获海关总署一级成果奖、张江杰出人才、西欧DSM科技一等奖、imec杰出科学奖等。

邓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2013年于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8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3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用于肿瘤诊断与治疗。以一作(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在ACS NanoNano Today(2篇)、Adv. Funct. Mater.(2篇)、J. Mater. Chem. A(2篇)、Small(2篇)、Energy Storage Mater.Chem. Eng. J.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扫码阅读彭新生教授-陈昌教授合作团队的精彩Account文章:

640.p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Self-Confined Conversion from Metal Hydroxide Nanostrands

Zheng Deng, Chang Chen*, and Xinsheng Peng*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countsmr.3c00262

投稿指南目前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的投稿主要基于编辑团队的邀请。如您有意投稿,请先按照Author Guidelines的要求准备并投递proposal, 编辑团队会对您的proposal进行评审。如果proposal被接受,我们将向您发送投稿邀请。扫码阅读作者指南,下载proposal form:

640 (1).png640 (1).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20165.html

上一篇:南京理工大学徐勃教授和西湖大学孙立成院士:螺芴氧杂蒽类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分子设计及光伏电池应用
下一篇:基于胶体分散液和自组装寡肽的弱定向液晶介质用于核磁共振各向异性参数的测定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