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博文

【同位素分馏】多维度探讨同位素分馏影响因素(附表格:12条因素总结及举例)

已有 474 次阅读 2024-6-11 15:0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原创 气体地球化学专业专委会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2024-06-09 17:33

引言:同位素分馏的驱动力根源在于原子质量的微小差异,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别却能在地球的物理、化学乃至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大气层中气体分子的全球循环,到深埋地下的地质作用,乃至至微生物呼吸的微小尺度,同位素分馏现象无处不在,成为解读地球历史和动态过程的关键密码。从深邃的地幔对流到浩渺的大气循环,从沸腾的火山喷发到微小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同位素分馏无处不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影响机制构成了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石之一。

image.png

图1. 氮自然界中不同形态转化过程的同位素分馏示意图(引自:Dominika Lewicka-Szczebak)

同位素分馏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其复杂性为揭示自然界的运作机制提供了独特视角。除常见因素如质量、温度、压力外,还有更多细微机制在起作用。生物代谢的特异性,比如不同酶对同位素的选择性,影响着碳、氮等元素的循环。矿物学特性,尤其是特定矿物对同位素的吸附差异,也在地质记录中留下痕迹。流体流动不仅携带同位素迁移,其路径和速度还能显著改变分馏模式。相变如蒸发和凝结,不仅发生在大气水循环中,也深刻影响其他地球系统中的同位素分布。晶体生长条件,快速或缓慢,可以导致同位素嵌入的序列性差异。同位素交换反应,特别是在水-岩石界面,是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分馏机制。以下以气体稳定同位素(例如:碳、氢、氧、氮及稀有气体等)举例解释。

①气循环中的水同位素分馏:在水循环中,轻同位素H-1相较于重同位素D-2更容易蒸发进入大气,导致蒸发水体中D/H比值降低,而在降水过程中,重同位素又先于轻同位素凝结,使得降水中D/H比值相对较高。这种分馏模式是研究古气候和水文循环的重要指标。

②生物代谢中的碳同位素分馏: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偏好使用较轻的C-12(相对于C-13)进行CO2固定,导致植物组织中C-13/C-12比值低于大气CO2,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分馏”。通过分析不同生态位生物的同位素组成,科学家可以揭示食物链关系和生态系统功能。

③地质过程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变化: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气稀有气体如氦(He)、氩(Ar)等的同位素分馏是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过程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质历史、大气演化乃至宇宙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如^3He/^4He、^40Ar/^36Ar等,是地质示踪的敏感指标。例如,不同地质背景下氦同位素比值的不同,可以揭示地壳与地幔物质的交换、深部热源性质以及板块边缘的地质活动。

④大气化学反应中的非质量相关分馏在某些特定的光化学反应中,同位素分馏效应可能不完全遵循质量差异规律,例如,大气中氧的光解反应可能因电子自旋状态不同而导致O-18与O-16的分馏比率偏离质量依赖性。

总结:同位素分馏是一个由众多因素交织影响的复杂体系,它跨越生物、地质、环境等多个领域,是连接地球过去与现在、微观与宏观过程的桥梁,对理解地球系统科学至关重要。通过具体实例剖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框架,不仅探讨单个因素如何独立作用,未来应更关注这些因素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我们所见的同位素分布图景。此外,随着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正进入一个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细节解析自然过程的时代,这也为同位素分馏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附:表格旨在总结影响同位素分馏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效应、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条件、溶解度与络合、生物过程、动力学与热力学效应、流体组成、核体积效应、晶体结构以及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的影响。

表1:同位素分馏的因素总结

影响因素同位素分馏描述同位素分馏举例
1质量效应不同同位素质量导致振动频率和反应速率差异。水循环中,轻同位素H较重同位素D更易蒸发。
2温度效应温度影响分子振动和扩散速率,进而影响同位素分布。高温下岩石熔融,轻同位素更易挥发。
3动力学与热力学效应反应速率与平衡状态决定同位素分布。生物代谢快于地质过程,导致不同分馏模式。
4压力压力改变物质相态,影响同位素分配。地幔高压下,某些金属同位素分配变化。
5氧化还原条件不同氧化还原态影响同位素的稳定性与反应性。硝酸盐还原过程中,δ15N值变化。
6溶解度与络合同位素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差异导致分馏。海水中,重同位素在某些矿物中更易吸附。
7生物过程生物代谢速率和偏好性影响同位素吸收与排放。光合作用中,C12较C13更易被固定。
8pH值pH影响同位素在溶液中的化学形态和反应性(文献4)。海洋中,pH调控碳循环中碳同位素分馏。
9流体组成流体中的离子强度和溶质种类影响同位素交换。海洋深层水中,钙同位素受溶解盐影响。
10核体积同位素的核体积微小差异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重元素同位素研究中,核体积效应显著。
11晶体结构晶体生长和溶解过程中的选择性吸附分馏同位素。矿物结晶时,重同位素优先占据晶格位置。
12外部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可短暂改变流体流动和分馏模式(文献5)。地震后,地下水流动变化导致汞同位素异常。

(文章来源:科学网《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49522&do=blog&quickforward=1&id=1437472

参考资料:

Friedman, I., & O'Neil, J. R. (1977). Data of Geochemistry: Compilation of stable isotope fractionation factors of geochemical interest. Chapter KK (Vol. 440).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hacko, T., Cole, D. R., & Horita, J. (2001). Equilibrium oxygen, hydrogen and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factors applicable to geologic systems.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43(1), 1-81.

Schauble, E. A. (2004). Applying stable isotope fractionation theory to new systems.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55(1), 65-111.

Galimov, E. (Ed.). (2012). The biological fractionation of isotopes. Elsevier.

Zhong, S., Liu, T., Li, X., Yin, M., Yin, H., Tong, H., ... & Li, F. (2023). Cd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a soil-rice system: Roles of pH and miner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Cd immobilization and migration process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900, 166435.

Zhang, L., Liu, Y., Guo, L., Yang, D., Fang, Z., Chen, T., Ren, H., & Yu, B. (2021).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mercury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Hole-1 (WFSD-1). Tectonophysics, 619–620, 79-85

image.pn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37735.html

上一篇:技术交流:地质流体及其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进展(特邀报告ppt)
下一篇:[转载]PNAS: 探索地心|下地幔最新发现铁硅酸盐钙钛矿与后钙钛矿(吴忠庆、毛河光等)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