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藏羚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caster 行走于青藏高原,每次的休憩均为了下次的长征!

博文

也谈研究生开题(中期报告)中的问题 精选

已有 6851 次阅读 2010-4-28 18:2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最近,王德华老师发表了两篇博客,内容均是关于研究生开题(中期报告)的。如今,所里的研究生开题工作即将进入尾声。这里总结一下我发现的学生们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1. 学生们似乎普遍不理解开题的意义。我们所将开题报告选在了硕士/博士第二年的第二个学期进行。从学制(三年)来说,这正好处于中后期阶段。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开题和中期考核没有什么两样。开题的作用兼具考察学生对于研究背景、立题意义以及工作的掌握和完成情况。言外之意就是看以现在的研究思路能否完成毕业论文,有什么问题。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开题和预答辩没有什么两样;那么对于评委,给学生“挑刺”就是你的责任。

2. 也正是由于对于开题的意义了解不清,很多学生的态度不太端正,抱着蒙混过关的打算。这类学生无论是在PPT准备,报告的文字总结,数据的讨论以及立题的意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钻研。听完报告,总会有惋惜和可惜的感觉,觉得大好时光有浪费的嫌疑。其实在国外开题不过,tough的老板会劝学生退学。

3. 大部分学生还是经过了认真的准备,PPT准备的很精美,报告装帧也很讲究。但是,听完表述后普遍的问题是“科学问题和科学意义”含混不清。在任何时候,科学问题都是“灵魂”。报告的各个部分只能也必须用科学问题串起来。因此,我认为在表述上最有激情的地方应该有两处。一处是“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另一处则应该是对自我工作、数据的解释上。第一处是要告诉大家你要干什么,所谓的激情就是告诉大家-我所研究的科学问题重要并迫切地需要被解决。第二处就是要告诉大家用我的数据可以勾画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能够解决我的科学问题。如果这层逻辑关系不明晰,报告就免不了“散”,似乎立论和后期做得工作没什么关系。很多学生设计了很多的研究内容却忽略了研究内容所针对的科学问题,忽略了各部分内容间的逻辑依存关系。一些学生做了很多实验,有很多数据,然而对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却很初步。似乎不太知道怎样将这些数据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靠拢。

4. 对于文献的综述也是一样。很多学生要么把文献综述当成了翻译,直接将文章的摘要翻译过来;或者就是文献数据的罗列。其实文献综述也要围绕“科学问题”的灵魂,应该是写那些从文献中获得的能和自己研究的问题有关的东西。

科研训练的确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个过程就是从抓住问题到设计合理和可行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逻辑性自然是首要的。科研里还处处透着理性,科学问题的提出和数据的解释也不能拍脑袋乱想。当然了,出色的表述能力也必不可少。茶壶煮饺子道不出来不行;文笔太差句子含混晦涩也不行。

这些都是些拙见,也希望与老师同学们讨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5820-317190.html

上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下一篇:小长假里获得的享受意识

15 张红光 王进 孟津 任胜利 杨远帆 马臻 唐小卿 王继华 顾汉念 黄丹萍 廉云 刘路宽 aichengzhang hansenyan xuqingzh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