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 & He Publishing 华誉出版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hepublishing 出版创新﹑及时﹑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期刊和图书

博文

AI写作风波背后:学术造假还是未来新常态?学位法草案:利用AI代写学位论文或被撤销学位

已有 807 次阅读 2024-5-23 15: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感受到AI的冲击,而学术界无疑也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前沿战场。最近,中国地质大学一篇论文被曝出疑似使用AI代写引起广泛争议(图1),这不仅触动了学术诚信的敏感神经,更是对整个学术出版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这起事件出发,探讨AI在学术领域的使用,以及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AI与学术写作的关系。

截屏2024-05-23 15.31.30.png

图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教授在国外期刊公开发表的SCI论文,由于内容携带ChatGPT常用提示词,而被不少网友质疑使用了AI写作忘记删除和修改。值得注意到是,刊载这篇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在6.2以上,单篇发稿价格在2360美元,折合人民币16000多元 (图片来自https://news.sina.com.cn/s/2024-03-21/doc-inapaxhe2031135.shtml)。

AI写作:学术界的助力还是绊脚石?

地大教授的论文事件,无疑是对学术界的一个警钟。尽管地大方面已经声明数据和内容是真实的,但“疑似ChatGPT用语”的出现,让人不禁质疑:AI的介入是否已经损害了学术上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同时,这也反映出一种趋势——AI几乎拥有了独立完成论文的能力。 从英国普利茅斯圣马可和圣约翰大学Debby Cotton的实验,到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放射科医生Som Biswas的批量AI写作,我们不难看出AI在学术写作中的潜力。然而,这种潜力背后,却是伦理和准确性的种种担忧。无意义的AI“口头禅”出现在学术论文中,似乎预示着AI写作的“水分”和潜在的学术不端风险(图2)。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完全否定AI在学术写作中的作用呢?答案或许并非绝对。

截屏2024-05-23 15.33.04.png

图2. 出现在学术论文中无意义的AI“口头禅”(图片来自https://m.gmw.cn/2023-09/02/content_1303502975.htm)

AI与学术写作:如何把握分寸?

对于非英语母语的研究者来说,AI工具的确能大幅提高写作效率,帮助克服语言障碍。正如《科学》杂志更新的编辑政策所指出的,AI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科学的公平性。因此,完全禁止AI工具的使用似乎不太公平,也不现实。那么,关键在于如何使用。首先,学术界需要更清晰、统一的规范来指导AI工具的使用。例如,《自然》和《科学》杂志都明确了可以使用AI辅助写作,但不能作为论文作者,并且必须在手稿中明确披露AI的使用。其次,研究者需要对使用AI的成果进行仔细的审查和编辑,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2023年8月28日,我国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对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明确,用AI代写学位论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若是学生,或被撤销学位证(图3)。

截屏2024-05-23 15.34.15.png

图3. 学位法草案拟规定:利用AI代写学位论文或被撤销学位(图片来自https://m.gmw.cn/2023-08/29/content_1303497388.htm)

学术出版界的前路:与AI共舞

在AI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学术出版界无疑要面临更多挑战。AI的写作能力正在变得更隐蔽,而检测AI痕迹的难度也在增加。出版商们在一边制定规则以防止AI滥用,一边也在尝试如何更好地利用AI。事实上,AI的发展为学术出版界带来了新的机遇。AI可以帮助提高审稿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辅助研究者进行基础性写作,让他们更专注于科研工作的核心。学术界和出版商需要共同探索,在确保学术诚信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AI这一强大的工具。

结语

中国地质大学的论文事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AI在学术论文中到底能不能用,怎么用?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作为学术出版从业人员,我们有责任引导读者理性看待这一现象,一方面警惕AI可能带来的学术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失时机地探讨如何将AI作为学术研究的有力辅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AI时代的大潮中,不被淹没,而是乘风破浪。

参考资料

1.Th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mesh structure of Cu-based metal-organic-framework - aramid cellulose separator enhance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 metal anode batteries,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8 November, 2023;

2.Scientific sleuths spot dishonest ChatGPT use in papers, Nature, Septem08, 2023;

3.Professors published a paper on AI with a ‘plot twist’ — ChatGPT wrote it, March23, The Washington Post;

4.How ChatGPT and other AI tools could disrupt scientific publishing, Nature, Oct10,2023;

5.How ChatGPT and other AI tools could disrupt scientific publishing, Nature, Feb28,2024;

6.AI tools can improve equity in science,Science, March09 2023;

7.Professors published a paper on AI with a ‘plot twist’ — ChatGPT wrote it, March23, The Washington Post.

vx.pn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96327-1435302.html

上一篇:JCTH|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焦健教授团队:调脂≠降脂——调脂新角度之内分泌垂体靶腺轴与肝脂质稳态
下一篇:JERP|探索膳食植物化学物质在癌症预防中的潜力:一项综合综述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