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ond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wonder

博文

狮山不老,南湖情深——回忆我的大学时代 精选

已有 4780 次阅读 2024-5-13 11:45 |个人分类: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转眼毕业三十年了,我觉得实在是有必要为我们的大学时代写点什么。转头望着办公室的窗外,已经又是初夏,郁郁葱葱的树木飘来阵阵花香,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34年前。

34年前的199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二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盛大召开,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响彻神州大地。就是在这一年的九月,华中农业大学迎来了九十年代的第一批新生,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一片喜洋洋的迎新锣鼓声中,我懵懵懂懂地来到了这所地处武汉狮子山下南湖之畔的美丽大学。所在班级:农学系9001班,学号90024。那一年,我刚刚十八岁。

a71f9b892ba8061220942b49fac2d6f.jpg

image.png

从校门口到宿舍,大概有两公里左右距离。当时校门口只有两路公交车,22路和55路。22路通往武昌火车站,55路通往新街口。那时候的华中农业大学还是比较偏僻的,进城很不容易。

刚进大学的时候,对我来说什么都是新鲜无比,大开眼界。那时候感觉这所学校太大了,有七千多亩。学校的正门墙上是六个金光闪闪的毛体字校名,进去之后只见两排威武高大的梧桐树,夹着一条长长的柏油大道,一眼不见尽头。路的右手是一个合作社商店,左手是教工宿舍,再往前是招待所,露天电影院,然后左拐,看到了学校的行政楼,行政楼的对面是一个小型人工湖,湖边就是图书馆。图书馆东面,是一大片空地,相当于集会广场。当时土地裸露,杂草丛生。空地的北边,就是雄伟的主楼建筑群,由三栋苏式建筑连在一起。顺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可以看到正中间的农学系大楼,它的左右分别是畜牧兽医系楼和土化系楼。从主楼下来,接着向东行进,路的左侧是农经系楼,然后右转,就来到了学生宿舍区分别是四栋、三栋、二栋、一栋。四栋和三栋之间是学生大食堂。大食堂的对面,就是风雨大操场,当时也没有草坪和塑胶跑道,只是裸露着泥土。操场的西面,是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新教学楼,是当时全校唯一的最现代化的教学楼,里面有电教室,还可以看电视,记得当时在里面还看了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外来妹》。这个教学楼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走廊四面透风,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可以从宿舍溜出来爬到楼道上睡觉,非常凉快!教学楼的北侧是体育馆,说是体育馆,其实非常简陋,灰不溜秋,从外观看只是一栋四面漏风的大厂房模样。当时华农的建筑非常少,大多还是五六十年代的,其他都是广阔的试验用地。

毕竟那时候学生少啊,在校生4千左右。记得在开学典礼上,校长对着我们新入学的一千名学生说的话,只有一句记得非常清楚,就是四年下来国家将为每一名学生投入四万元钱,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确实没错,我们的学费只有书杂费二百多元,住宿全免,每个月还给我们发助学金五十元左右,像全排骨那样的高档菜八毛一个,低档菜三毛左右,每天消费一元多就够了,家里基本不用花钱。

 

我的宿舍在三栋302宿舍,宿舍的外观是红砖红瓦,据说是五十年代修建的,苏式风格。房子虽然简朴,但是在绿树的掩映下非常漂亮雅致。胡子,小鱼,大象,家葵,小宝,黄毅和我,七位来自江苏,湖南,江西,湖北的学子相聚到这里,四年来,有六位一直没有搬过家。小宝的象棋围棋水平一流,还喜欢哲学和心理学,动不动就来几句弗洛伊德;大象多次获得过学校的长跑冠军,好像也没经过什么特殊训练,纯凭湖南人那股倔劲;胡子热爱演说,经常订阅《演讲与口才》杂志,凭着对演讲的热爱,最后成功竞选系学生会主席。我呢,喜欢画国画,后来当上了系里的宣传部长,没事就宅在宿舍里面画画,出板报。最绝的是,大家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聚餐,现在的话来说,基本上都是吃货。几乎每到周末,都要铺开锅碗瓢盆生火做饭,每个人都要露一手,燃料竟然是煤炭和实验室的酒精。当时我们宿舍有一个煤炉子,床底下全是煤球,现在简直是不敢想象的。我的厨艺就是在大学里获得的。后来大家不满足于吃食堂的菜,还到学校试验地边上的水沟里摸小龙虾,有时候竟然可以摸到几大桶,味道好极了!后来我们宿舍有人还在主楼后面发现了一棵枇杷树,每年五六月结果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采到满满一大桶,口味酸甜可口。这棵枇杷树作为我们宿舍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个秘密,直到毕业也没有告诉别人。现在公布出来,不知道多少人还能够找到这棵树?

宿舍的窗外对着大食堂,我的书桌,就在窗台处。每次回到宿舍,闲得无聊时,我总可以透过窗外,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从楼下走过:有白发的先生,还有漂亮的女生,或去上课,或下自习。高大的梧桐树,红色的屋顶,青春年少的人们,在青青校园里显得如此充满希望和活力。再往前看,可以看到风雨大操场,再延伸,可以看到食科系的宿舍,远处就是狮子山,初秋的树木依然葱郁,但是有的树叶已经金黄,色彩丰富,感觉大学的校园很美。

每天的早上六点,学校的广播台《无心睡眠》音乐准时响起(这首曲子四年没变,本来是个好曲子,但是让我们听吐了)。勤快的主动起床,偷懒的被学生会干部轰起床,到大操场做操,然后长跑。有时候跑着跑着,就跑出了操场,沿着学生宿舍一栋,经过园艺站,穿过柑橘地,绕过南湖边,翻过狮子山,尤其是在春天,梨花桃花次第盛开,大片的油菜花将整个湖滨染得金黄。我们就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奔跑着,成长着... ...锻炼完成之后,我们就会来到大食堂吃早餐,食堂的大肉包子非常香,我一般要吃2个,现在想起包子的香味还是口水直流。吃完早餐,我们就背起书包去教学楼上课。中午快下课的时候,教室里的敲饭碗声音就会渐次响起,提醒最后一堂课的老师尽快结束课程,该吃中饭了。下午的课一般比较少,可以好好睡一个午觉。起床后要么去教室自习,要么去图书馆看书。很快又到了晚上。吃完晚饭,用功的同学一般接着去教学楼自习,不太用功的就在宿舍看闲书,或者闲聊,或者打牌。晚上十点半左右,大家基本都回到宿舍,洗漱完毕上床睡觉。十一点,宿舍准时关灯,有个别同学还会在走廊里借着走廊的灯光苦读,这样的同学一般在以后的学业上一路深造,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而大多数同学,此时正在宿舍的床上热烈地开着卧谈会,聊天文地理,聊八栋的女孩,无所不谈,这样的交流无意中把各自的思想进行了分享,这也是大学的魔力!有一群一样年龄一样经历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在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轻时代,共同生活了四年,必然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大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人生的交集中形成了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了各自的知识体系,结成了终生难忘的友谊。

 

开学后不久,有一件事让我们印象深刻。有一天下午上专业劳动课,我们午休之后,疲倦而且很不情愿地从床上起来,无精打采地来到了一块油菜地,我领了劳动工具,晃晃悠悠地站在任课老师面前。只见他中等身材,瘦瘦的,穿着一件很普通的拉链外衣,蓝裤子,脚上一双布鞋,我心里想,这老师怎么跟农民差不多。只听人介绍说他姓“傅”,我瞥了一眼装种子的篮子,忽然看见一个信封上写有“傅廷栋(教授)收”的字样,我的心中为之一怔,原来他就是刚刚获得“国际杰出科学家奖”的傅廷栋教授(现在傅教授早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继续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当时的我都惊呆了,原来国际杰出科学家就是这样地像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工作的,几乎颠覆了我们中学时代对工作在干净整洁的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形象。

同样让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生科楼实验室的灯光,几乎从来都是通宵达旦的亮着。辅导员告诉我们,负责这栋实验楼的,是刚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张启发教授,他也是我们学校我们系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学成后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报效母校。如今,张启发教授早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经成为我国科研的栋梁之才。他们的言传身教,至今让我记忆深刻。

傅廷栋院士和张启发院士可以说是华中农业大学良好教风学风的杰出代表,我作为系友,深深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我更加不能忘记的,是那些一辈子普普通通的,在生活中与我们朝夕相处,在讲台上给我们授业解惑的老师:陈瑛书记、邓仲箎老师、张友德老师、殷建肃老师、左贤云老师、孙先瑢老师、李康老师等等。记得给我们讲授植物课的张友德老师非常幽默风趣,循循善诱,把植物课上成了艺术课,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喜欢植物课,喜欢上了华农的花花草草。他带着全班同学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认识了不少花草树木,有两种植物我至今记得非常清楚,就是猪殃殃和婆婆纳这两种小草,她们遍布华农,而且名字念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记住。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制作了一本精美的植物标本册,我现在还珍藏在家里。正是华农这一大批兢兢业业教学科研的优秀老师,给了我们无穷的知识和力量!

中秋节很快就到来了,班上组织了首次联欢晚会,班长唱的歌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当时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南湖边上的草坪如地毯般舒服,全班同学围坐在湖边,好像还生起了篝火,初次漂泊在外,大家确实非常想家。在明亮的月光下,在美丽的南湖边,隔岸看着武汉城和华中师范大学的点点灯光,大家在一起又唱又跳,释放了很多思乡之苦,就这样度过了我们大学的第一个中秋节。

大一下学期的那次春游让我记忆犹新,好像是学校放春假吧,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相约去黄州赤壁。现在想不起来是坐什么车去的,到了黄州,好像也没有找到赤壁的大江东去感觉,印象深刻的是在赤壁公园露营的晚上。那天下着雨,我们十几个同学,躲在公园的一个亭子里面,风雨交加,春寒料峭,我们紧紧依偎在一起,那时候根本就没想到住什么宾馆。我们把几位女同学围在中间,亭子下方的山坡下,是一个个的坟头,只觉得背后阴森恐怖。我们男生好像都憋足了劲要保护好女生,几乎一夜没有合眼。在我的相册里至今还留有当时参加春游的同学照片。

九十年代的华中农业大学,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华丽建筑,但是处处洋溢着一种原生态的美丽。在这样的校园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田园风光,湖光山色,不能不让人焕发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虽然是一所农业大学,但是除了治学氛围严谨,而且人文艺术气息浓厚。学校的学生通讯社非常活跃,每年的诗会笔会,总会涌现出一大批文采斐然的才子佳人!大家用蘸满青春激情之笔,把南湖狮山的美景写入文中诗中,或发表在校广播台上,或发表在《华中农业大学校报》上,甚至发表在《湖北日报》《人民日报》上,学通社的成员,后来有的成为了学校的宣传部长,有的成为报社出版社总编,有的成为了电视台的记者,在不同的岗位上,续写着自己的情怀!

学校的社团活动很多,除了学通社,还有书画社、音乐社、棋社等等,每个同学或多或少地都加入了各种社团。九十年代初期,港台歌曲盛行大学校园,四大天王成为大学生们的偶像,那时候的卡拉OK没有显示器,必须将整首歌词背诵下来才能唱好。我记得大家手头抄写了不少歌本,为了参加学校的十大歌手比赛勤奋练习。班长最早买了一个四喇叭收录机,每次班上搞文艺演出,班长都要奉献出他的宝贝。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参加了一次武汉高校联合文艺汇演的选拔赛,当时就是在宿舍苦练童安格《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还用录音机录下来给舍友们评判,直到大家认为差不多了,我才满怀信心地参加了比赛,比赛场地就是学生大食堂,当我一气呵成唱完这首歌之后,评委们沉默了几秒钟才给与了热烈的掌声,我顺利通过了初试并参加了正式演出。也许是代沟,大学生们对港台歌曲的狂热,有些老师觉得不可理解。记得讲授《中国革命史》的那位老先生在开学第一课就感叹,现在的歌啊,对你爱爱爱不完,真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在想什么,引起课堂上哄堂大笑。是啊,作为当时的天子骄子,就像当年郑智化歌中所唱,年轻时代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总以为地球就踩在脚下,年纪轻轻就要浪迹天涯。同宿舍的大象最喜欢唱的韩晓的那首《大头皮鞋》,可是大家基本都没有皮鞋,我们那时候有双皮鞋就很不错了,都是买的廉价的衣服,记得我的一件皮衣就是从来宿舍推销的小贩手头买的,只有三十一块钱。当时大象最喜欢唱这首歌的原因,是不是一直向往着自己有一双真正的大头皮鞋呢?如今的大象,已经是湖南的某学院院长,估计他穿的大头皮鞋已经不计其数了吧。

大学的学习跟中学完全不同,没有老师监督你,也没有人强迫你学习,完全依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甚至是野蛮生长。有的同学专业课非常刻苦,有的同学把心思花在了别的兴趣爱好上。有一个好笑的例子,某门课考试迫在眉睫,但男生们由于不认真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好纷纷寻找笔记以渡难关。然而,我寄希望于他人,他人也寄希望于你。在男生中竟然难以找到一份完整的笔记。正当山穷水尽之时,忽传女生们笔记尤佳,其中老师授课的内容均未放过,乃纷纷大喜!于是乎,三位女生的课堂笔记一版再版。再于是乎,班上的笔记分成陈、张、肖三派,乃三女生姓氏也!

在学习上,我就属于后者。爱好兴趣广泛,学画画,写文章,爱唱歌。我是书画社的副社长,在校期间,和书画社社长、同学兼挚友钟道梁一块组织主办了无数次大学生书画展,足迹遍布华农大学生俱乐部、主楼、图书馆。我们一起跟王松君老师学画画、学装裱,一起布展,常常一块工作到深夜。虽然很辛苦,但是非常充实和快乐,可以说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无穷光彩。虽然工作以后我很少画画了,但是这份挚爱一直埋藏在我的心里,只要有机会,她一定会再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谈到课余爱好,不能不提到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她不仅收藏了很多专业书籍,而且还收藏了不少文艺图书以及书法绘画图册。大学四年来,我几乎把所有的文艺书画图书借遍了,为我临摹各种名家画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还有许多名著,比如钱钟书的《围城》,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都是在大学里一口气读完的。记得看完《穆斯林的葬礼》之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尤其是主人公新月美丽清纯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我情不自禁地为她写下:也许正因为你的残缺,才愈加显示你的美丽。你那一片感伤的苍白,令人沸腾起满腔冷血。

image.png

校门口的书报亭也是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的一个窗口。在这里,我买到了汪国真的诗歌集,庞中华的硬笔书法,三毛的散文集(199114日,三毛去世),《读者文摘》杂志,我还用《人民日报》给我寄来的的稿费购买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新诗鉴赏辞典》。

我对文艺的爱好,还源自华农的露天电影院,就位于现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位置。每到周六下午,我们都会到影院门口看看有什么电影,然后买几个硬币大小的塑料片,这就是露天电影院的电影票,每个价值一毛五分钱,好像每场电影需要花费三个塑料片,四毛五分。到了晚上,大家争先恐后地搬着凳子,结伴同去露天电影院抢占有利位置,在校园里形成了一道长长的队伍,也是一道风景。露天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这里,我们观看了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秦汉主演的《飞跃的彩虹》等电影,这些电影大多是这些导演、演员和作家的成名作,也是我们大学生们非常欣赏和热烈评判的对象。后来民谣歌手郁冬写了《露天电影院》,一支没有高潮的歌,也不是描写大学生活的,可每当我在那些安静或者有风的夜晚听到它的时候,便会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心中也会随之感动。

大学的四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同学们相遇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毕业前夕,按照系里的规定,我和其他几位同学来到湖北咸宁的一个村庄实习了几个月,真正做到了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那个村庄非常落后,生活用水的卫生都不能保证,我们用池塘里的水刷牙洗脸,在池塘里面洗澡。但我们并不觉得苦,我们帮助农民插秧种地,还出宣传板报搞科普。我至今觉得,这样的实习非常务实,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农村和农民,增添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毕业二十年后的2014年,我们班的同学又相聚到母校,大家都是人到中年,但见面后还如二十年前一样亲切,仿佛我们还是学生一样。我们惊叹学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更加留恋的是我们一起度过的四年时光。当我们回到我们一起生活过的宿舍,一起学习过的主楼,不禁感慨万千!当时的我慨然写下: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如白马过隙般,越过了四年的大学时代。二十年前,我们背起行囊,带着彼此的祝福,风雨兼程奔赴远方。日月星辰转过的时光,交织成这张七彩的网。我们的青春永驻心底,我们的思念永伴身旁。我们有着四年的人生交集,我们有着二十年分别的过去。二十年来,无论天涯各方,无论成功失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记住我们彼此的约定, 回到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回忆,每个人心中珍藏着的无数青春故事;我们可以一起分享,毕业之后大家奋斗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可以一起开怀畅饮,把功名全都抛到脑后,重新唱起我们青春不变的校园歌谣!

image.png

image.pn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02524-1433849.html

上一篇:帝王与隐士的时空碰撞
下一篇:读诗,让我们找到最幸福的状态

15 郑永军 张林 马陶武 孙颉 周忠浩 崔锦华 上官周平 木士春 王德华 周健 王安良 黄永义 武夷山 guest10216693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