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西天寻优路

已有 274 次阅读 2024-5-6 00:13 |个人分类:工作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7-12-22 07:26:40)

     吾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准备毕业论文了,讨论了良久(几年)将其毕业论文的题目确定为“嵌入式系统中硬实时任务调度的优化问题研究”。说来也怪,“优化”这个概念让吾联想到寻优人生之路这个话题。“西天寻优路”并非容易,吾昨天晚上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些了一大堆文字,可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新浪BLOG”上看到,怪哉!怪哉!

    如果说《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这没有什么希奇的地方。如果说《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神魔小说,其中的幻想既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疑惑,又是人类美好愿望体现,也许这种解释代表了中国人的梦想和懒惰,因为《西游记》中丰富瑰奇的幻想已经或正在被现代科技所证明。然而,《西游记》是一个隐喻的故事,一般的人却是不会明白的。有修佛之人解释说,《西游记》是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心猿意马”。心,即唐僧;猿,即吾空;意,即八戒和沙僧;马,即白龙马。

    《西游记》在吾之人生经历之中就有许多版本。常言道:“老不读《三国》,少不读《西游》”。然而,吾恰恰在六七岁的时候,听老爷讲《西游》,伴随吃饭睡觉;十几岁读《西游》,睡梦中天空飞翔;三十多岁读《西游》,有恒言:“读博就是西游记”;四十多岁读《西游》,看得见“孙悟空就是海龟(归)”;五十几岁读《西游》,悟道曰:“人生就是西天寻优路”。

    既然人生是西天寻优之路,那么寻优得人就必须了解寻优的方法和途径。在数学上,“一个过程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其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其今后诸策略对以第一个决策所形成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的过程而言,必须构成最优策略”。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对于它的初态和终态而言也必是最优的。

    最优化原理是动态规划的基础。任何一个问题,如果失去了这个最优化原理的支持,就不可能用动态规划方法计算。能采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 问题中的状态必须满足最优化原理;    (2) 问题中的状态必须满足无后效性。    这里所谓的无后效性是指,下一时刻的状态只与当前状态有关,而和当前状态之前的状态无关,当前的状态是对以往决策的总结,或者可以认为最优化原理是遵循“马尔可夫”过程定义的寻优策略。

    吾有恒言:“科学乃有坐标之宗教,宗教乃无坐标之科学。”其实“西天寻优路”看似简单,却从来没有人能够“穷尽”。《西游记》作为宗教,可以说是实践了(隐语)一条人生路;《西游记》作为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幻想那么简单,而是为“遍历”那不可穷尽的人生之路,设定了一个参照系,或者坐标。

    人生(动态)规划的主要难点在于理论(思想和精神)上的设计,一旦设计完成,实现部分就会非常简单。根据《西游记》(动态规划)之原则求解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人生(动态)比拟的优势,这也是《西游记》(动态规划算法)的核心之处。

    确定了人生(动态)规划的这三要素,“西天寻优路”的整个求解过程就可以用一个“最优决策”表来描述,最优决策表是一个二维表,其中行表示决策的阶段,列表示问题状态,表格需要填写的数据一般对应此问题的在某个阶段某个状态下的最优值(如最短路径,最长公共子序列,最大价值等),填表的过程就是根据递推关系,从1行1列开始,以行或者列优先的顺序,依次填写表格,最后根据整个表格的数据通过简单的取舍或者运算求得问题的最优解。寻优是一个不可穷尽的过程,它必须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每一个局部极小(极大)点都将是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西游记》也许告诉人们,寻优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寻优的过程却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快乐。

    往往,目标是无法选择的事情,可以选择只有途径。所以“西天寻优路”,西天不是目的,寻优才是途径。哈哈!吾总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次吾也学的简单些,通俗地讲“寻优”就是“找乐子”。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125-1432786.html

上一篇:论导师制
下一篇:互连网之逻辑斯谛进化

1 王从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