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混合动力车的话题

已有 3262 次阅读 2010-3-22 16:29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混合, 动力车

混合动力车的话题。    (195244)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08, 2008 05:58PM
看镜子的道理比较简单。但是在这里有一条人们常忘记,看镜子看到的是自己的形象,并不是镜子本身。因此,不是要打击各位“科普”,因为没有必要刻意这样做,因为喜欢龙的多数是叶公。 

 

引用:

但是混合动力汽车,就不是谁都能发明的了。老美到现在还造不好。就像俗话说的,“魔鬼都在细节中”。

这句话这么一听,基本就是不着调。原因也简单,因为镜某知道这里面的“细节”。 
有时候问题出在“细节”上,有时却是来自结构。美国的车子问题来自结构。也不能怪吴嫂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很长时间学术界也整不明白:为什么美国车不如日本车?哈佛和东京大学联手十年,才搞明白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吴嫂再能耐,其智力也无法与这样的研究组织比。读没读过这个资料就是个分水岭了。 

通常的车老美到现在也还造不好有产业结构上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是因为航空工业的发达的“代价”。日、德两国由于战败,不允许发展航空工业,因此国家的力量都集中在地面上了。这里也包括高速铁路的技术。 

众所周知,大项目里出技术。一个小车的动能回收谁也不会去想。但是一列高速火车的动能回收就有人要想了。这个技术美国人开始就没有积累,也就没有一个支撑这种技术的系统。这是一个原因。决策错误也是一个原因。以为一步就可以跨入电力汽车的模式。只考虑了排放问题,没有考虑整体的能源消耗。因为美国人的消费模式里没有省能源这根筋,这样做决策是当然的。丰田和本田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想到了动能回收这个事情。这个技术与燃料电池是(独L)的,所以要有混合动力的这个台阶。 

不知道而充知道,还是要露马脚的。但是人们有自觉,往往知道“不知道而充知道”的感觉。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没有感觉的状态,如同精神病那样。因此很多人感觉不到。这就是为什么要照照镜子理由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305253.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冷眼”看用人的问题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