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蒋科学“受骗”析

已有 2650 次阅读 2010-8-4 15:52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陶瓷, 鉴定, 科学主义, 古董, 蔣勁松

蒋科学“受骗”析 (197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03, 2010 08:06PM

蒋老师最近转载和评论了一篇收藏分析的文章,曰《科学不是万能的》[www.sciencenet.cn]。这个说法固然不错,但是转载的文章却大有问题。 

依镜某看,古董的瓷器用仪器分析作鉴定根本就不是个问题。问题是这样一来会搞得一大批人“下岗”,造成这样的事态很无趣。因为古董这个东西讲的是“眼力”、是“玩儿”,靠仪器总是觉得“不地道”,失去了“玩儿”的精神。 

之所以说蒋科学“受骗”,是因为那篇转载的报道很不地道。不是记者在骗人,就是记者连同收藏家也被骗了。 这个推测的根据是来自这段话:
引用:
因为云南引进了一台德国产的高科技的仪器,并且花了一千万元购买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几十年来开发的一套古陶瓷鉴定的数据库。用这个仪器来鉴定古陶瓷非常准确,已经超过了专家的眼睛。原理是通过分析古代陶瓷中所含的各种元素的成分来比对,误差极小。
这一千万元绝对是被骗了。第一是不值,第二是没有必要。第三,如果有这样的“数据库产品”,其所有者也绝不会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因为这个所不是搞文物鉴定的。如果说是故宫博物院的话,还算不离谱。 

遗憾的是这样的写法很像有那么回事儿,老百姓也喜欢听这样的故事。有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是“科学”本身被神秘化了。这种“被神秘化”的过程对科学本身有利,也是个社会需求。就如同“上帝”一样,“上帝”的诞生是来自人们的需求。 

人们“受骗”的原因在于没有见过文物科学鉴定的现场。听到“德国引进”和“1千万的数据库”首先就停止、放弃思考了。鉴定瓷器首先是要看是否是完整的。这就需要做个CT看看。这类事情已经不是什么高科技了。这个鉴定是为了防止人们用真品的残品坐底在上边嫁接上新货。毕竟“家接”的手段往往是顾了尺寸顾不了密度,一个CT就可以看出来了。做X射线荧光分析应该说是个通用的手段。问题是照射哪个区域机器并不知道,是人指定的。因此说及机器(程序)出年代的说法基本上是胡说八道。机器就是给出一个谱线,两个谱线的对比可以确定原料的产地、原料的配方等事情。究竟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代的东西还是要人来决定。 

这个故事逻辑上的缺陷在于:既然是有各年代的藏品,用“德国引进的机器”彼此相互之间比较一下就可以定真伪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去买“1千万的数据库”。另外如果是对整个博物馆的藏品作鉴定的话,不会讲单价如何了。这里绝对要有个“批发价”。这也是个常识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349949.html

上一篇:“代替论”是个结不开的扣子(mirror)
下一篇:《甜甜花絮:我觉得爱因斯坦比牛顿伟大》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