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答叶赫的中医“提问”

已有 2530 次阅读 2010-9-16 14:43 |个人分类:镜子医疗卫生专栏|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中医

答叶赫的中医“提问”。 

----------------------------------------------------------------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www.xys.org] 

----------------------------------------------------------------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5-5-08, 21:07:15: 

“批”中医的、“保”中医的文章中,得要领的不为多数,此篇也算一个“多数”。就如同市面上的“进化论”解说书一样,一人一个“说法”。而“相对论”的解说书就不然了,不存在一人一个的“说法”。 

“科学技术”的一个标准的学术理解是“科学化”了的“技术”,对比于传统的、科学诞生之前“技术”。从产生的时间上看,中医不是“科学技术”,只能是分类在“传统技术”。而“传统技术”的致命点就是不能够“大量”制造,需要很长时间的、高成本的培养工作。打个比方:长时间的、高成本的培养工作就是培养能用国文读懂《古文观止》,同时还能用洋文解释出来的“译通”人才。显然,国人几十年来培养“中医”医生走的并不是这样的路。 

“切脉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脉象有40多种之多。很多人不信,我也不信”是个常见的“反应”。信不信并不是问题。有个术语叫“官能”检查、评定的。配香水、验茶酒、甚至到评“美人”,都属于“官能鉴定”。其指标只比40种多,不比40种少,但也都能“官能”出个“所以然”来,都不是用“化学(图像)分析”的“科学”方法。从来没有人讲这类人是“骗子”。唯一的不同是:“官能”鉴定是应用在嗜好品上,“号脉”是用在(病)人的诊断上。 

现在中医书不提阴阳五行,金、木、水、火、 土相生、相克了。为什么?过去错了吗?不是,是因为没有“科学根据”。要降低培养医生的成本,少记些没关系的东西。 

几钱羚羊角片熬八小时,还是硬硬的,取出用天平称重,重量未变。喝它的汤会有药效?“用天平称重”的想法本身就是属于没有“技术含量”的“愚问”。 

有人脾摘除后“活得好好的”也属于“定义”的问题。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363357.html

上一篇:随谈(mirror)
下一篇:“文化消费品”的诞生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