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几个历法上的说法——应王老师

已有 2645 次阅读 2010-11-25 18:4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冬至, 春分, 历法, 秋分, 王庆刚

几个历法上的说法——应王老师 (2685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22, 2010 05:19PM
王老师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天文学家” [www.sciencenet.cn],因为没有当成,就写了一个《万物本生态的教科书——中国传统历法的简介》作为了结。其中有个问题:
引用:
回归年是从地球上看,太阳为让黄道一周德时间,也就是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下一个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1回归年 = 365.24219879日≈365日5小时48分45.5秒 。一个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359°59′9″740(而不是360°,恒星年指的是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至于为什么请请教正宗的天文学家)。

这类题是答还是不答?因为不是“正宗的天文学家”,不好去“冒名”。 

对音乐有感觉、对诗词有感觉的人是种天赋。当然也有后天强化的因素。镜某自身的感觉是“开窍”,某一天突然对每个词的说法上有些“理解”了。比如这个“春分”点,秋分;冬至夏至,赤道、黄道、白道等等,日常人们都用,但是较少有人想为什么“被”这样说。 

对王老师疑问的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岁差”。顾名思义就是一年的“差”,春分点在一年过后“漂”移这么多量。因此,用“回到春分点”的定义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微小差距。那么什么叫“春分”?谁跟谁分了?一般人不去想这个问题,或者说不去这样想问题。最普通的理解是“分”地球的公转轨道——分份儿,分24份儿360度=24节气x15度。应该说是“赤道”与“黄道”分离了。迭(叠)在一起叫做“合”。黄道就是“天球”上太阳的轨道。 

这里又多出来了个“天球”。天球是什么?那就先要说“地球”。国人都知道“赤道”。其实赤道的说法是来自“天球”。可以说把今天地球的表面移动到天上,就是天球了。天球的“腰带”就是赤道。用“超然”(俯视太阳系)的观点看,“赤道”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兼圆环),“黄道”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的平面内太阳的轨道(兼圆环),“白道”则是指月亮的轨道。 

大约交大的江晓原老师是历法史方面的学者。他主张过去国人的天文学不叫天文,而叫“天学”。天文对地理,这是国人的一个思想。崇文对宣武也是个“对称”。可惜,国人市俗,只要“东西”不要“文武”。北京城墙都可以毁掉,灭了“崇文”、“宣武”也没有什么。 

言归正传,“回到春分点”是一个回归年(=又回来了),是个自我调和、自恰的体系。这个体系里含有地球自转和公转两个要素。但是对恒星体系,因为它们是很远的点,地球自转矢量方向(角度)与地球与恒星两点之间定义出来的角度之间,有微小的不一致。在今天看来,这是地球自转角度不稳定造成的。这个自转角度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25800年转一圈。地球与恒星两点之间定义出来的角度精度是“光分/光年”是2ppm的精度,而岁差的程度是38ppm而且还是累积的,所以比较容易察觉到。 

“天动”、“地动”原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在作历法的人那里。因为它们有现场,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具体的对象的,有条不紊的。倒是到了大众这里跑了调儿,被认为只有“天动”是“科学”。镜某在谈论月亮话题的时候“体验”过这个事儿。 

同理,什么是科学原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在作科学的人那里。但是有那么一批“科学贩子”去兜售,结果到了大众那里科学就变调儿了。 

宗教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信仰并没有什么大事儿。问题是用作为一个统治、控制人的工具,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2465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387393.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同一物质,怎么会有两种说法?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