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回答周老师的“没有看明白(磁巨阻)”的话题

已有 2914 次阅读 2010-12-31 20:59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诺贝尔, 磁巨阻

回答周老师的“没有看明白(磁巨阻)”的话题。 (2705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30, 2010 09:04AM

读了欧阳老师的《巨磁阻和自旋电子学》 [www.sciencenet.cn]后,有个续写的念头。但这个题目很大,涉及的面也多。欧阳老师的做法是靠“200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招牌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来“学习”物理。镜某理解这篇文章大约是欧阳老师的学习笔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为了“感恩”才拿出来发表的。客观地讲,能读懂不容易。这倒不是说欧阳老师写得有问题,而是说这个话题的阈值太高,一般人不能理解其中的大部分话题。对有些技术上的细节,就连欧阳老师本人也不能十分把握。 

如何能够让人们避开原理的细节,去了解这些事情呢?这也是镜某所关心的事情。先说这个“电子学”,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日常中“学电子的”说法基本上是说这个“电子学”。在计算机发达之前,“电子学”是个十分时髦的专业,比学电力的要有几分优越感。 

在今天,“学电子的”基本上等同于“学半导体的”。如果说电力是肌肉筋骨的话,电子学就是神经系统和大脑了。总之“电子学”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学问。在半导体的晶体管发达之前,“电子学”真是在真空环境的“电子管”里摆弄电子的学问,洋文叫electronics。ics是个词根,是说XX学,XX之研究的意思。这个electronics中的基干器件二极管、三极管是与白炽灯同时代发明,比灯泡要有意义得多。“管”的说法是来自美国,美国人说tube,“灯”的说法是来自英国人的valve,过去说电子管收音机是“几个灯”是来自这个valve。 

对于基本粒子的电子来说,固体也是“真空”。有了量子力学后,对电子的认识也上了一个档次,不单是从真空走到了晶体,而且作为基本粒子的电子还有个“自旋”(spin)的自由度。这个命名是来自原子的太阳系模型——电子作为行星(地球)除了轨道公转之外,还有自转模型。在量子力学中,还是用代数模型来理解这个“自旋”才能理解基本粒子的本质。这个自旋的自由度在理论上是狄拉克的“发现”,他认为漂亮的理论必须满足洛伦兹变换(相对论的法则)。这样一来,电子就必须具有“自旋”,并且具有大约两个波尔磁矩的磁性特征。 

作为一个基本粒子,电子具有质量,有大小,有电荷,有磁矩。作为这个粒子存在的空间,除了xyz、动量座标之外,还有个旋量空间的座标。面对这样的电子,传统“电子学”的全称应该是“电荷-电子学”。而有关磁矩的“电子学”应该叫做“自旋-电子学”。洋码的说法是spintronics,译成“自旋子学”在说法上也许最好,但是没有人能听得懂。所以就有了“自旋-电子学”的说法。 

抽象起来看电子学中的“电子”,半导体行里说“载流子”(跟土匪黑话似的,溜子在山外撞墙了)。“载流子”是电子,“流子”可以是电荷,也可以是磁矩。这一百多年、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发达后,人们对“电荷-电子学”可以说是随心所欲了。但是对“自旋-电子学”才刚起步。从技术上看,要解决对“流子”的生成、注入、储存、输送、操作和检测识别等基本技术上的问题。 

“自旋-电子学”最直接的价值就是磁性的存贮器装置。目前计算机用的高速存贮器“电荷-电子学”的结构,耗电巨大。USB闪存的不挥发存储结构也是读写次数有限,不能在主板上用。作为对磁矩的检测识别技术,磁巨阻和隧道磁阻效应堪称为基本技术。 

这算是“自旋-电子学”的导入部分了吧。有空再续吧。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4796,74796#msg-74796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399679.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刘老师猜错了,汉字数字里没有“〇”这个字

1 张晓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