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剩女”的去向和出路(2)】 精选

已有 5414 次阅读 2013-3-8 22:01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剩女

                                             

既然我们的中文大数据问答系统还没开发出来,那么本文的续篇就绕过大数据,专门谈谈关于此问题的生活见闻和感想。自己的见闻自然很局限,无法与大数据的海量信息比,但也有好处,所见所闻都是活生生的存在方式,说起来也许更贴近亲切,对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也许更有启发。

所谓“剩女”,起点是由于追求高学历或者其他原因而错过了最佳恋爱结婚年龄,合适的结婚对象差不多都已成家立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成为老大难的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女大当婚。独守空房的滋味谁也不好受,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论,先看资深剩女的去向,以此为参照再议新近剩女的出路。

剩女的去向不外以下几种:

【1】  下嫁:被广泛批评为高不成低不就、极端挑剔的高学历大龄女青年,其中有一小部分经不起时间和寂寞的煎熬,尤其是受不了父母亲友的社会压力,最后不得不同意与一个身份地位学历都远不如自己的人结婚了。这个结局对于最后达成幸福与否,因人而异。有的人心态好运气也好,结局就不错。虽然结婚对象不理想,搁年轻时是绝不会下嫁他的,但最后的选择赶上的是一个憨厚老实的老公,自觉高攀,愿意把剩女当公主一样伺候,女方也颇受用。生儿育女之后,双方的差距如果能进一步缩小,和谐婚姻也不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有这一步走错了的,下嫁的结果是总也意难平,夫妻情薄,无法沟通,度日如年。似乎纯粹是屈于父母社会压力而为,最后往往不欢而散,不得不离婚收场。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下嫁而和谐的成功率似乎西方比中国高很多,在国外,女强人下嫁一个家庭妇男的案例并不鲜见,似乎他们的生活也蛮好,并不像国内同类情况下的女方常常表现出的那份苦大仇深。我读博士的大学里面,就有一例,女方是正教授(full professor),绝对是同行中佼佼者,而男方虽然也是一个博士,却总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是偶尔在学校承接一些零星的学生辅导工作,多数时候就是一个家庭妇男,接送孩子、洗衣做饭。一家过得也其乐融融的样子。

【2】 外嫁:此处不嫁人,自有嫁人处。这样的例子很多,往往结局都还不错。当然,能走这条路的女子,大多是那些敢于闯荡的,对于文化和习惯差异比较容易适应,英语好则更佳。西方男子大龄单身的比国内多得多,因此这种机会也相应加大。西方王老五多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项。他们很多人不到中年根本就没有结婚的概念,女朋友可以换n个,结婚免谈。可是人拗不过命,中年到来的时候,他们也玩腻了,开始向往比较安定稳固的家庭生活。其二是,离婚后单身的多,西方的离婚率高达50%,离婚以后单身的大多数还要重新进入婚姻。鉴于此,中国“剩女”或离婚后单身的女性,不少做了外嫁新娘。身边可以看到例子很不少,总体状况令人满意,有的外嫁后活得还很滋润潇洒。听到过的抱怨主要集中在文化差异上,有些事情(比如财务,比如对待亲戚),双方看法迥异,有时候觉得别扭或委屈而难以诉说,不是一个品种,又不是一个背景,要想让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那比登天还难。这是文化冲突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与其同化老公,做无用功,不如西(异)化自己,汇入主流,体验新的文化和生活。也有双方感情特好,愿意各让一步,在中西文化中找到家庭内部的融合和平衡。外嫁还有一个可能的大问题,就是嫁错了老外:层次太低、恶习太多、生活太随便(外面乱来),如果不小心嫁到这样的,还是赶紧退出来好。这两项是外嫁常见的问题。至于外嫁的优点,那就多了。首先,很多老外对女方外貌远不如国人那样挑剔。见过有些外貌平平,甚至很难看的东方女子嫁给了看上去很不错的老外,在家里还很受宠。这种情况见多了,有时候让人怀疑老外看东方人大概都差不多,很多人为娶到一房东方太太感到新鲜自豪。其次是,如果是嫁给白人,可以预见子女都非常聪明漂亮,大大增加了家庭幸福感。不知为什么,总之是黄种人与白种人混血,不管父母怎样不受看,孩子没有不好看的。不是一般的好看,是怎样看怎样可人,有这样的子女,岂不是人生乐事。(不是要搞种族歧视,可是黄种人嫁给老黑就完全不同,黄黑混血出来的孩子,哪怕黑父亲很帅气,也总是脏兮兮的,老感觉尘土洗不干净的样子)。老外还有一个优点,对女方的过去不会大惊小怪,无论女方以前的感情经历中交过多少男友,离婚几次,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这在西方是非常正常的。(可是国人男子哪怕自己很乱,却对女友的过去常常耿耿于怀。)

【3】 小三:据信这是公认的中国严重社会问题。高学历单身女性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中年成功男士,几乎全部是有家室的。可是从智力、学历方面看,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于是小三现象泛滥成灾。这方面的社会调查和相应的文艺作品(电影电视等)很多,用不着我多做议论了。其结果是清楚的,小三成功进入婚姻的是极少数,大部分是饮鸩止渴,最后还是孤身一人。由于行【3】可能会错过【1】和【2】两种选项的机会,实属得不偿失。

【4】 不嫁:勉强嫁人不如不嫁,做一个快乐的单身贵族。做这项选择需要勇气,需要经济自立,也需要调整自己对生活的期许,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生活环境。新的女性中不乏这样的人,她们生活圈子大,朋友多,工作很忙,生活内容也充实。在发现合适的愿嫁的结婚对象无望的时候,索性不再幻想,自己放下负担,把单身的生活过好。单身生活也有优点,没必要围着锅台转,较少牵累和牵挂,也不需要得到另一半的共识和批准,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特别是度假旅行,行千里路,甚至某种冒险和刺激,都是为人妻的家庭小圈子所难以达到的。不过,岁数再大一些,要想维持较好的单身生活和心态,收养一两个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在前文西方大数据调查中也被一再强调。笔者认识两位白人中年单身女性,一位是钢琴老师,可以自食其力,一位是女教授,经济无忧。她们都是因为到中国收养了两个女孩,使得她们的家庭生活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她们同样享受到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的抚育儿女(parenting)的乐趣。这四位中国女孩都是国内孤儿院的,在两岁左右被领养,进入了这么有爱心的单身母亲家庭,接受最好的教育和照顾,真地很幸运。我跟她们都很熟,很为她们高兴。

写完上面的社会观察得来的剩女出路以后,突然发现已经没有必要再写针对新加入“剩女”队伍的同胞的出路了。前事为师,前车有鉴,资深剩女的过去就是新近剩女的未来。何去何从,如何做出困境中的最佳选择,反败为胜,除了运气和机缘的因素外,上文的趋向和利弊分析不是已然很清楚了么。

三八节衷心祝愿大龄女青年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归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668504.html

上一篇:【“剩女”的去向和出路(1)】
下一篇:围脖笑谈:田牛 - 三八节

11 文双春 戴德昌 陆俊茜 陆泽橼 曹聪 陈冬生 宁利中 邢富强 李宇斌 吴锦宇 dia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