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说说水的“国标”的思考 精选

已有 2924 次阅读 2013-5-2 19:5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瓶装水, 国标, 二次污染

说说水的“国标”的思考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2/2013 03:35:46

话题来自《瓶装水不如自来水,山泉水为炒作》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
Quote
问题的核心是
今年3月以来,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农夫山泉的“质量门”持续发酵。这场风波的核心,是舆论对地方标准宽松于国家标准的质疑。
连日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十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并收集了饮用水行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几十份卫生标准,进行了一一比对。其背后,呈现出中国瓶装水行业标准乱象。

在镜某看来,这个事情有三个侧面:商业品牌的思考,品质管理的思考(各类标准)和所谓的“科学”思考。这三个事情有牵连,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思考,不捋清楚的话往往会搞成一团糟。至少消费者和舆论界对这个事情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有些情绪化

首先是各类水的名称问题。这是个商业商标、品牌的概念,基本上与科学无关,所以这里不论。


第二,各类标准的背后,实际上都面对着具体的问题。比如说
Quote

中疾控环境所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所致。“以前检测菌群是按照旧式的苏联标准,取1L水检测,不得超过3个菌,而后世界卫生组织改进了检测方法,取100ML水,当中不得验出。”该专家说,世卫组织更新了检测方法之后,自来水的标准随即更新,而瓶装水标准未更新。


这里面有个问题:取1L水检测,不得超过3个菌取100ML水,当中不得验出之间,统计学上的差别有多少?这里面有个科学的侧面,同时也有个成本的侧面。取样的量就相差了十倍,检测的可信性和需要的分析时间当然不一样了。所谓“改进”,应该理解成低成本同样的品质。


第三,谈论事情时需要有个量的概念和实际要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按照“本本”思考的“本本主义”。舆论界的人、读书人,仗着自己读了几本书,来不来就套“本本”,很是令人讨厌。谈到自来水与瓶装水的安全性问题,一般人都以为是标准宽松的问题,其实不然。瓶装水与自来水的消费量大约是1:100的量级。不同档次的东西需要有不同类型的思考,因此在标准上有不同也是理所当然。标准的问题,在设备安装后基本上就确定了,正常条件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实际上安全不安全区别的关键是二次污染。这个以前也讲过。自来水的标准是出厂标准,不是在家里的水龙头出来的标准。从水厂到用户之间,有很长的管线。这个就是可能发生二次污染的地方。而瓶装水没有这个传送管线,所以基本上没有二次污染的可能。其余的事情,基本上不需要考虑了。


喝瓶装水的意义,一个是好喝,一个是不必担心二次污染的问题。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是些无所谓的事情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686124.html

上一篇:13岁开始,一切发生逆转
下一篇:Age 6-15: A Long Piano Journey

5 马德义 陈楷翰 李健 曹相生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