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除草剂与汽车的差异 精选

已有 6799 次阅读 2013-8-5 10:38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除草剂, 汽车

除草剂与汽车的差异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4/2013 11:30:10

《反转派和挺转派的斗争策略》中有对用除草剂有个议论,把使用除草剂与经济联系在一起了。而且由此援引汽车为例,试图以交通事故与汽车工业之关系类比转基因与其风险的关系。这样的类比,既有有道理的一面,也有类比不当的一面,有些话题不吐不快。

农业本身就是对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到今天,考古学的结论就是人类背着破坏自然是宿命。因为脑的发达,使得人类能发明道具,改善生产效率。改善对人而言是“善”,对自然环境就是破坏了。早年人类活动中有捕捞蛤蜊的遗迹。考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壳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了。无疑,这就是破坏自然的一个记录了吧。

对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人们也许关心度高了些。其实化肥也同样是污染环境的大因子。不过人们对这类污染的认知度低,或者说是容忍度高,才不把使用化肥当回事儿。土地的收成是上去了。但是水域的经济就被破坏掉了、居住环境也被破坏掉了。对农药,人们也认为这是个需要的“恶事儿”。镜某种过菜、也种过果树。深知到不用农药就没有好的果实、好的蔬菜。在化肥和农药的延长线上的技术,就是转基因+除草剂的技术。从发展的连续性看,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很少有人怀疑、质疑。

经济的说法无外乎是这样来“算账”的:拿出一部分钱来做研究,成果可以使生产效率变高,粮食的单价就会下来,消费得起的人就可以多,同样的费用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大约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市场的规模。“养活更多的人”被认为是。殊不知,这个不是可以永远为维持下去的,总有一天会崩溃的。

为什么可以容忍汽车的污染和危害,而“歧视”农口所做的事儿呢?刘老师的帖子让镜某读出了这样的“潜台词”。也许因为刘老师本身处在农口上,“饱受”着这样的学科“歧视”。对这个“指控”,跟帖的吴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见识:有很多人造产品应用的新技术是可控的,比如博主提到的汽车、互联网等。镜某把这个见识再推进一部,是个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差。因为有这个本质上的差,所以产业分高级低级。说低级不好听、有歧视的语境,所以人们改称“初级”。汽车工业是个“集成”的产业,而现代农业则是个“散发”的产业。散发就有个一发而不可收的说法。

对二氧化碳要消减,对地球温度要控制。这些道理至少在大面儿上没有人反对。要控制碳消费的理由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不可逆性。要从不可逆性上看问题的话,农业的生产方式必然要受到控制,最终地球上的人口也是需要控制的。这是所谓的法则性和必然性。不这样提不过是出自“政治智慧”罢了,并不是没有问题。

《我为郎咸平说几句话》一帖的最后讲得有些“悲壮”,
Quote
曰:
我写这篇博文是彻底的对自己个人利益的损害。一方面得罪中国的科学大牛们, 另一方面得罪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他们实力雄厚, 可以使我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镜某不大以为然。应该说如今的舆论压力要比早年《沉默的春天》出版的时代要“文明”多了。但是一些人的惯性思考,却与《沉默的春天》出版的时代基本相似。至于这个“一些人”的所指,还是请自己对号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转基因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714261.html

上一篇:菠萝是个神奇的好东西
下一篇:对仪器测量精度的思考

22 蔡小宁 吕喆 朱志敏 赵斌 陈儒军 陆俊茜 杨华磊 李宇斌 郑小康 刘钢 陈安 段庆伟 曹裕波 喻海良 武夷山 胡想顺 徐大彬 李西明 张志东 qqlisten xishanguanxue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