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福,拼搏为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zl 草莽水处理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学院

博文

论文格式之参考文献和页眉页脚

已有 10431 次阅读 2010-3-29 23:30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尾注, 页眉页脚

1.用尾注在文章同一处插入多个参考文献,例如[1][2][3][4],要把它变为[1-4],并且不改变后面尾注的顺序。方法:用尾注插入四个参考文献后, 手动选中引用的2,3, 格式为隐藏文字,然后输入“-”即可。

2.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 框是尾注编辑框,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同样的方法 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尾注延续标记。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版式︱边 框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应用范围为段落;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应用范围为本节;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在 页眉和页脚间切换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word菜单的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ok,此时打印尾注所在的页变成白纸。

3.一个文档有多个章节,每个章节有不同的封面,同时文档中还有很多表格,有横版,有竖版,却要求每个章节页眉内容不同、页码相连、每章封面不排页码、无论横版竖版统一页眉以供装订,需要怎么样操作?
     ①、插入“分节符”,将文档分为若干个节:光标调至每个章节、章节封面、不同方向版面的最后一个字符后,“插入”→“分隔符”→“分节符类型”“下一页”,重复操作;
    ②、取消每节的“同上一节”设置:将光标调至页眉,点击页眉页脚编辑工具栏上的“同前”,这样就是取消“同上一节”的设置,以便对每节的页眉页脚进行单独设置而不会改变其它节的内容,页脚也同样处理。
     ③、进行页眉页码编辑:在相应位置输入页眉内容及插入页码;
     ④、取消封面页眉文字:光标调至封面的页眉,删除页眉文字,此时将还有默认下划线存在,同样取消页码即可;
    ⑤、删除页眉中的下划线:全选要取消的页眉(注意,一定要将段落标记也选入。也可以三击鼠标左键),“格式”→“边框和底纹”→ “边框”→“无”,注意对话框右下解的“应用范围”应该是“段落”,再点击“确定”即可取消下划线;
     ⑥、在正文页眉或页脚设置页码:若直接插入页码,会将封面页也排序。这时,只要选中页码,点击页眉页脚编辑工具栏中的“设置页码格式”→“页码编排”→“起始页码”,输入相应数字即可。(想从哪个页数开始都行)
     ⑦、重新编辑不同方向页面的页眉页脚:竖版文档中的横版页面的页眉将默认在长边,而竖版页面的页眉在短边,这就需要进行调整。
          a、取消横版页面的页眉和页脚:见④、⑤;
          b、在页眉处插入文本框:光标调至页眉,“插入”→“文本框”→“竖排”,按鼠标左键,光标变为“+”,不放,画一个文本框,输入文字,将文字和段落标记均选中,“格式”→“边框和底纹”→ “边框”→“自定义”,选择“线型”、“颜色”、“宽度”,在“预览”里选择下边框线,“确定”;
          c、调整文字方向:选中页眉文本框中的文字,“格式”→“文字方向”,调整相应的文字方向;
          d、页码设置:对页码也是如此操作即可,只是文本框中插入的是页码而已;
          e、取消文本框的框线:将鼠标点至文本框边界,当光标变为十字箭头时,双击鼠标左键,
出现“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将“线条”设置为“无”,即可消除文本框的外框线了。
          f、将页眉页码文本框放至相应位置:当光标高为十字箭头时,按左键不放拉至相应位置即可。
          只要设置好一个版面,以后相同版面就可使用粘贴功能进行复制了。



论文写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4518-307287.html

上一篇:也谈科研经费使用和项目评奖
下一篇:中国股市都是靠假新闻过日子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