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c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ghuanzhi

博文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第一篇学习小结

已有 6195 次阅读 2011-5-7 11:24 |个人分类:经济学学习小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经济学, 欲望, 国民收入

      全书共分为四篇65章,洋洋洒洒上百万言,系统地分行业分生产要素地进行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讨论,虽是一本理论著作,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篇主要讲国民收入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章首先给出福利经济的定义。福利经济包括非经济福利与经济福利。其中经济福利指确定的有限的一组满意感与不满意感。非经济福利即指除经济福利外的福利,就有两个特征:易于被获得收入的方式改变,易于因收入支出的方式而发生改变。福利经济学即在非经济因素不变条件下研究经济因素对经济福利的影响。
      第二章欲望与满意感。人们更偏好现在的快乐与满意感,而不是未来的同等的快乐,使较大的未来利益为较小的当前利益所牺牲。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定义。用货币购买的每一件物品同个人自有与租用房屋所获劳务一并计入国民收入,该国得以维持并无增加时将会实现的收入。
      第四章维持资本完整无损的含义。要求资本存量所有日常物质的折损均应予以补偿,未作出补偿必须为资本存量增加新的物质上的安排,具有与这一货币量同等的价值量。
      第五章国民收入大小的变化。对人数给定的群组,国民收入数量的增加定义为:若第二时期的偏好与第一时期相同,且购买力分布相同。以第一期观点看,收入数量的增加指其内容发生了变化,该群组愿意为保有第二期所增项目所支付的货币量大于该群组为保有第二期所减少的项目所支付的货币量。以绝对的观点看,按上述两种观点判断,这种变化均导致收入数量的增加,但以某一期观点看,这一项大于另一项而以另一期看,这一项又小于另一项,则无法比较。
      第六章国民收入大小变化的量度。如何量度国民收入的变化,通过指数,采用价格指数形式的倒数乘以货币收入的比例。对于新旧产品的交替,采用链式法即连续两年间比较实现判断。在数学推导上,实际价格与数量的获取,不得已简化数据度量(通过结尾实现)。至于度量的可信度,实际度量作为充分数据度量的代表的可信度,总的来说具有以下几个原则:一典型代表性商品比非典型误差小;二样本大时误差小;三每个项目比重小时误差小;四项目离散程度小时误差小;五无充分数据样本量度时,采用截短的样本其度量可靠性比获取较好类型的相同分布的样本时更差。
      第七章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大小的变化。收入的增加将最终而不是仅仅是立即带来经济福利的增加。
      第八章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通过购买力转移或支配性生产性资源能力的转移可最直接实现向穷人有力的转移。只要收入整体不减少,相当大范围内,以富人阶层实际收入等量减少为代价使穷人实际收入增加,定会使经济福利上升。
      第九章对于人口数量产生的反作用。不管隔绝与否,穷人财富的增加不会因引起人口的扩张而自行抵消。
      第十章国民收入与国民素质。经济因素作用于先天与后天素质的影响同等重要。由于增加福利同时消除了适应性所具有的缺陷的影响,同时影响富有者与穷人的相对出生率因素同时影响较好与较差品质间的相对比率,故贫穷阶层收入的增加,将增加较好品质的比率,从而提高国民福利。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6487-441458.html

上一篇:《人文地理学》学习笔记
下一篇:BSGIS开发环境的搭建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