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强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秦伯强

博文

为什么学术交流如此尴尬?

已有 4423 次阅读 2011-11-25 07: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工作, 实验室, office, 委员会

    昨天,湖泊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一位原科技部的领导在会上谈到目前科研领域存在的自我封闭的现象,就连一个科研单位内部,都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造成科研工作许多重复与浪费。也严重地遏制了科技创新的发挥。为此,他提出来希望科研单位和实验室的领导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强化科研的学术交流,培养创新的文化。

    发现问题,提点要求,是比较容易的事情。问题是如何解决才是关键。在我看来,问题仍然在我们的体制方面。在美国,国家的财政来源,唯一地来自纳税人的税收。而纳税人的税钱只能用于公共服务。用政府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所有的成果,包括模型程序,包括立项报告、验收报告等最后都必须向民众无条件公布,不这样做,就是违法行为。这样,使得所有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所有科研活动都必须公开在公众面前,接受公众的查阅、评判、质询、引用等。这里,有着清晰地财政收支的概念。而我们政府却在刻意模糊国家财政的来源及其用途,用意无意地逃避监管,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众舆论。我们对舆论的管控是目前许多不良风气与行为的根源。在科研领域,不尊重别人的“Idea”,不尊重别人的脑力劳动,非常普遍。“拿来主义”,到处都是。听到或者看到别人的好主意、好方法,就毫无顾虑地拿到自己的科研中,盖头换脸一番,就成了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人受到谴责或批评。这在我们周围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久而久之,谁还会对这样的学术交流有兴趣?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945-511482.html

上一篇:怎么样才能称得上是一门学科?
下一篇:对于创新团队组建的一点建议

7 郝前勇 徐兴华 吕新华 曾荣昌 徐绍辉 翟远征 王振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