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动力和过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kustm

博文

开放获取提高学术论文影响力的真实案例(现在进行时)

已有 4508 次阅读 2012-9-1 10:20 |个人分类:开放获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开放获取, 案例, 学术交流, 真实, 传播

我去年冬天在大连理工大学作了关于一次关于学术交流体系变革的学术报告,其中提到了开放获取,同时提到了物理学家应用最为广泛的OA数据库之一,arxiv。

大连理工大学的王贤文老师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Informetrics上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2, 6(4): 655-660),
王老师等通过监测Springer上科技论文的下载情况,分析了各国科学家的工作时间,并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请参考曹俊老师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183&do=blog&id=602706)。

根据论文作者王贤文老师提供的信息:
  • 钟灿涛老师2011年冬天在大连理工大学作了关于一次关于OA的学术报告,其中提到了arxiv。王老师也参加了那次学术交流。
  • 王老师今年这篇科学家工作时间的论文( http://arxiv.org/abs/1208.2686 )发表之后,本来也没什么反响。他就试着将论文的preprint提交到了arxiv,出乎意料的是,这篇论文迅速就在博客、社交媒体上传播开了。
  • 在科学网曹俊老师的博客上,被点击近1万次;隔了一天又被人发在新浪微博上,到目前已经被转发/评论5600多次了。昨天王老师还看到国外的一个知名科技网站上,有人专门写了一篇博客报道( http://www.wired.com/wiredscience/2012/08/the-results-are-in-scientists-are-workaholics/ ),两天时间在推--特上被评论了600多次,在脸--书上被1600多人推荐。
【首先是王老师文章的研究视角具有吸引力,引起了共鸣和争议,同时也足见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传播魅力。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开放获取提高学术论文影响力的真实案例,而且还是现在进行时,或许以后还可以做些跟踪研究,是为记。
20120-9-1
】 


https://m.sciencenet.cn/blog-373161-608064.html

上一篇:[网络时代学术论文质量控制和标记系统案例研究]
下一篇: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感想

4 武夷山 曹相生 孙学军 肖建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