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不要把药价高的责任推给医生

已有 4357 次阅读 2011-12-17 16:1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office, class

不要把药价高的责任推给医生

评国务院原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的发言。

 

因为年纪大了,本来不想再写东西了,可是今天收到同事发来的一篇报道,觉得有话非想说不可,于是再次开始敲击键盘。报道的题目是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怒斥:

“医生成了最大的药贩子,为数千年来所未有!”

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一个曾经在国务院任职的官员,不检讨政府过去政策的不是,却把问题推给在一线工作的广大大夫身上。任何地方任何群体,都有败类,但是主流呢?问题的根源呢?就跟小悦悦问题出现后,追着报道那12个过路人一样,把中国人的道德一律打入冷宫,却不问问题形成的根源是什么。把医生说成是最大的药贩子,就等于给本来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泼油,让难干的医护工作更加难干,这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全国人民吗?

医药不分家,医院里设药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解放前,我在上海,没有什么免费看病一说,大病去医院,小病不是找药房里的大夫,就是找地段的私人门诊医生出诊。我妹妹伤害病肠穿孔住院用药,我只记得陪床,拿药我不知道。可是在家请大夫出诊,大夫到家,诊断后,开的药方我是到街上药店里抓药的,医生只收出诊费。80年代后期,我在巴黎因公待了近两年,患病经过住家大院里的大夫联系,到地段医院看病,拿药在外面街上的药房(Pharmacie),一分钱不服,全走医保(我没有经历过急诊,不了解)。国内的医院都特别大,特别全,药房和诊断在一起,我年轻时曾经瞎揣摩过,是延安带过来的?还是从原苏联学来的?那时,还觉得挺方便,可是没有想到医药不分家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出了问题。

     据说事情发生在12月初在郑州召开的第66届全国药交会,,药商盛会,必然热议药价。在20105月发生了“天价芦笋片”事件:长沙的韩女士患了卵巢癌,在湖南省湘雅二医院做化疗。化疗后,医生建议她服用芦笋片以辅助抗癌。湘雅二医院的芦笋片每瓶价格213元,但是韩女士发现芦笋片出厂价仅15.5元,市场上每瓶30元就可以买到。记者曝光后继续调查发现,这种在四川生产的芦笋片进入湖南省招标药物目录时价格已是136元,即便医院按照国家规定加价15%,售价也不过156.4元,而医院却卖213元,是出厂价的13倍多。

又有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山东的出厂价只有6毛钱,但在北京的中标药品目录中是每支11元,医院再加价15%,卖给患者每支售价12.65元,是出厂价的21倍。

山东生产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仅32,中标价却是18.49元,医院加价15%售价21.26元,是出厂价的66倍。

 

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距呢?问题是利益链条环环相扣

 

据说,省级代理商和医药代表拿到药厂的某个药品的代理权后,想进招标目录,先得找卫生行政部门的招标负责人,红包是少不了的,少则5000元,高的两万元。(这可是国家管理部门啊!你们带的什么头啊?——注

招标负责人说到好处后会提供一个评标专家组的名单,这些专家都需要一个一个“拜访”,“拜访”的行情是每人一两千元、两三千元。(这也是代表国家办事的人啊——注

药品中标后,首先要找到院长和药剂采购科长,根据医院大小和药品价格,每个人送两万元左右的红包。接下来要看药品适合哪个科室用,然后找到科室主任,谈判提成比例,或者干脆直接找医生公关。

每个月月初,医药代表都要找到医院统计处方的人,统计具体哪个科室、哪个大夫开了多少药,根据统计结果,给开处方的大夫送上他们该得的提成。

朱幼棣,在此高峰论坛上得知情况后,就怒斥:“国际上,仅有20%的药品经由医院卖出,而中国80%的药品由医院卖出,中国医院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现象,医生成了最大的药贩子,为数千年来之未有!”

请问,你这个在国务院社会发展部门负责的人不知道中国社会的这些请况?今天出来大声训人,训斥大夫?

可是,中国医院被推上市场,经费来源医院要想办法,以药养医是医生想出来维持医院开支的措施吗?

如果我们的保险事业早就与医改同步形成,医院的开支和医生的收入都与自己医院的收入来源无关,就绝不会出现什么回扣的问题?是谁想出把医院推向市场的?是谁不考虑国情来个医院自负盈亏的?当年的国务院有难言之隐?还是考虑不周?

我记得1994年初我第一次做左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时,为我做手术的北大一院马大夫明确地对我说:不用给我红包。术后没有人陪我(女儿在协和自己要上夜班,根本无法照顾我)护士长自己安排了几名下班的护士夜里照顾我,我一夜给他们8元钱,一共三天。什么时候红包盛行,护工陪床,这绝不是大夫自己想出来的。后来我在北大又做了3次髋关节手术,给医生和麻醉师的的奖励费是由医院统一收的(按说这已经不正常)。什么时候以药养医? 也绝不是医院和医生自己想出来的,责任绝不在下面,这是一种不妥善的制度养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而商人们又使劲钻营,形成了今天的状态。

据别人对我讲,西方的各种人的工资都是明文规定的,2010年,美国总统的工资是400000美元,副总统和参议院议长及首席大法官的工资是230700美元。2008年统计:外科医生206770美元,麻醉师197570美元,牙医194930美元,妇产科医生192780美元,整形外科医生190420美元……。这里可没有和药费,和诊病工作量挂钩。有了明文规定,何必再去挣外快。

而我们呢?我不了解情况,医生的工资有无明确规定,随着年份有无增长机制?来源是哪里?

别的我不知知道,就我们核工业二院社区卫生站的护士,工作20多年了,在第一线拼搏,到秋冬换季的时候,一个护士一上午就可能要给20多个老人做静脉注射。辛辛苦苦,名义工资没有增长过一分钱,每月不足2000月工资,七扣八扣,每月到手也就将近1000元。

在微博上,有的医生也大倒苦水:“物价飞涨!但我当医生15年了!挂号费还原地踏步!合理吗?手术费十几年没变,合理吗?各种诊疗费用永远不变,合理吗?我支持大幅降低药费!但同时将这十几年没有变化的诊疗费用至少提高5倍!”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出,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医院是公立医院,各级政府给公立医院足额投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投入普遍不足,只占医院运营所需费用的10%左右,剩下的90%靠医院自筹,然后自我发展,给自己发工资,所以允许医院将药品加价15%卖给患者,这才产生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现象。“院长必须带着医生去挣钱,不然就要饿死。”

因此,以药养医是被逼出来的办法,财力不到位,国民又提前老化,要想解决医改的问题,不是骂医生,是应该国家逐步理顺各方关系,将保险事业做到位,将医院的开支和医护人员的报酬合理化,让医药商店逐步脱离市场,也和保险挂钩,允许医生个体行医,个体行医也应逐步纳入保险行业。医护人员的资质必须严格审查,防止庸医害人。医护工作是个充满危险的行业,到今天也没有什么绝对任何病都手到病除的妙方,医患关系和谐,大夫能大胆发挥才智,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医生要讲医德,当官的要爱护医生,病人要理解医生。管药的招标不要在这里倒插一手,给制药厂首先来一个给钱开路的先例。医护工作人员的工资应该有个明文的说法,让他们安心工作。我做过六次手术,患有慢性病,离不开药,但是我遇到的都是好大夫。

    我劝朱司长不要张口骂大夫,而是查查政府是否足够廉洁,决策是否够正确。中国处于过渡阶段,政府处事一定要慎重,过去医疗、教育市场化的后果不都有了大量的后遗症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519377.html

上一篇:学习不断从世界上的核电事故中吸取成败教训
下一篇:不能嫌老,过得不断有收获

31 许培扬 刘庆丰 苗元华 马红孺 王华民 黄锦芳 刘建兴 李鹤平 李宇斌 汤治国 李力强 蒋敏强 陈国文 陈永金 唐常杰 滕元君 徐长庆 张天翼 王鸿飞 朱志敏 胡俊龙 杨远帆 柳德斌 王晓明 cj1968 wgq3867 lftkf clz1989 niming007 lingling101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