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livia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博文

蛇年说"蛇"

已有 1055 次阅读 2013-4-4 01:2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蛇年

“蛇盘兔,家家富”是流传于黄河流域的农谚,传说好年景是常见此种自然景象,民间剪此贴于窗户以祈丰收。    摘自《蛇文化图录》

 

“一个虫,加个它,猜到了你就是它。”记得小时候笔者猜到这个“蛇”字的时候,特别欢乐。按照中国农历,2013年的春节是蛇年的开始。蛇本是一种动物,但是叫蛇的植物可不少,在《中国植物志》里,一共有213条叫蛇的植物记录。在蛇年,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蛇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在人们的想象中是一种凶险和阴冷的爬行动物。

    实际上,冷血的蛇是温和的,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具有攻击性,它们仿佛更怕人,这可从笔者和蛇的三次“遭遇”说起。第一次是在农村打赤脚放牛,笔者不小心一脚踩在一条冷软的肉带子上,感觉不对劲,抬脚起来,只见一条水蛇从脚下“跐溜”一声窜入草丛中,顿时毛骨悚然,头皮发麻,半天不敢再赤脚走路,即使现在想起来,还会隐隐感到脚下不踏实。其实,在笔者的家乡湖北省云梦县,冷血的水蛇是无毒的,只是样子可怕,即使被它咬一口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2005年,笔者在江西省桃红岭野外考察时偶遇“竹叶青”,这是和蛇的第二次“遭遇”。那是个露水未干的清晨,我们的野外考察队伍急匆匆赶往目的地,打头眼尖的向导惊呼——“竹叶青”,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见一条食指般粗细的竹叶青盘在露水未干的竹梢上,睡意朦胧,不像要攻击人的样子,但一想到如果在它清醒时我们走过,被它咬一口也是完全可能的。向导接着讲,当地一个在山里干农活的老人,不小心被“竹叶青”咬了后颈,当时没什么感觉,可是没走几步就一命归西了。因此,向导提醒我们在野外行走时候带条棍子“打草惊蛇”。

    第三次是在云南省普洱市的野外,当时我们的吉普车走在野外考察返程的路上,突然一条胳膊般粗细的眼镜蛇把头仰起半米多高,鼓起腮帮横亘在路中央,怒眼正瞪,吐出长长的舌信,发出嘶嘶的响声,仿佛要和我们的吉普车干一仗,样子煞是吓人,正当司机准备退回绕路走时,眼镜蛇却扭转身子,飞快地消失在山下的草丛中。

    作为一个学习植物学的人,讲述完和蛇的三次遭遇,笔者再选取几种名称中有蛇的果实,以期读者认识和利用它们。

蛇瓜:下凡瓜界的“白娘子”
    市面上俗称的“蛇果”,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一种红苹果,英文叫“Red delicious apple”(美味的红苹果),与“蛇”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起初,此果被香港人音译为“红地厘蛇果”,后来逐步简化为“地厘蛇果”,今则以“蛇果”之名大行其道。

    再来看看学名为“蛇瓜”的植物吧。没错,蛇瓜就是长得像蛇,它是葫芦科栝楼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

    蛇瓜青白色,圆滚滚,通身光滑冰凉,带梦幻般的黄绿色条纹。瓜蒂处圆而略小,极似蛇头。瓜梢尖细,弯弯曲曲,与蛇尾别无二致。剖开的蛇瓜,才真的是瓜了。它的肉瓤,与冬瓜一样雪白如玉,籽也像冬瓜的一样粒粒可数。

    蛇瓜自瓜柄开始有数条绿色线纹,瓜体有的垂直,有的弓身,有的卷尾,酷似—条条长蛇在棚架下摆出各式姿势。在嫩瓜期,瓜体表面有白绿色相间的条纹,极似白花蛇,老熟后的瓜体表面又呈红绿色相间的条纹,颇似红花蛇,体态各异,栩栩如生,稀奇而美观。栽培得当,每株可结多条瓜,举目望去,一条条蛇状长瓜从棚架上垂落下来,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蛇瓜是一种含有多种矿物盐类的果实。嫩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利尿降压,润肺滑肠。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炒食、作汤,别具风味。蛇瓜肉质松软,有一种微臭,但煮熟后则变为香味,微甘甜。蛇瓜可和腐竹、洋葱和辣椒等一起炒食,还可以做成蜜饯等。蛇瓜少有病虫危害,可成为无公害蔬菜,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有人将蛇瓜比喻成下凡瓜界的“白娘子”。

   蛇瓜

 

蛇皮果:美容之果与记忆之果
    蛇皮果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如果对蛇和蜥蜴等动物心怀恐惧,那么品尝蛇皮果还真需要勇气。它红褐色的外皮极像蛇皮。果子堆放在一起,远远望去还真像一条盘曲缠绕的大蛇,让人不寒而栗,蛇皮果由此得名。在植物分类学上,蛇皮果属棕榈科蛇皮果属,非乔木,其植株与东南亚草本油棕榈类似,叶自根部丛生,高3至 4米,果实丛生于根部叶腋处。

    蛇皮果皮很薄,较硬,能将手指皮肤划破,去除毛刺后的蛇皮果上尖下圆,红褐色的鳞状果实酷似蛇皮,而剥果皮时发出的声音,也和撕皮革一般,剥开后的蛇皮果果肉纯白,一般裂分为3至4瓣,形似大蒜头,质地细腻坚实,吃起来口感爽脆可口。但是由于它的果肉气味略带酸臭,嗅觉敏感的人会觉得难以下咽,因此人们戏言,鼻塞时吃蛇皮果最合适,它的气味与榴莲异曲同工。但是,不新鲜的蛇皮果手感略为有点软,吃起来带有一点酸臭味,和新鲜蛇皮果的酸臭味完全是两码事,所以挑选时千万不要因为贪便宜而买了不新鲜的。

    尽管蛇皮果的气味不太受人喜欢,但其营养价值却很高,它是水果中钾含量最高的品种之一,果胶含量也很丰富。在东南亚地区,常吃蛇皮果的姑娘往往明眸皓齿,皮肤姣好,蛇皮果果肉含对人体皮肤有益成分,因此蛇皮果又有“美容之果”的称誉。

    此外,蛇皮果富含磷脂,对人脑十分有益,有“记忆之果”的美誉,对于长时间用脑的人群尤其适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蛇皮果热量高,性燥热,从中医角度来说,“体质虚热,久咳不愈”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蛇皮果

 

蛇婆子:清热解毒  美白皮肤
    一听到这个名字,也许读者会想起像蛇一样阴险毒辣的老女人,其实,蛇婆子是梧桐科蛇婆子属的一种植物,为半直立或匍匐状半灌木,长可达1米。

    蛇婆子属的多数植物生长于热带美洲,而在我国只有一种,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等省,喜生于山野间向阳草坡,田间地头,耐旱和耐瘠薄的土壤,适应性强,排挤本地植物,早在1861年就在香港被报告发现。蛇婆子的茎皮纤维可织麻袋,也可当作保土植物。

    尽管名字难听,蛇婆子却是祛风利湿的良药,还可以作为美白的化妆品的原材料。事实上,让皮肤美白的原理就是抑制合成黑色素的络氨酸酶,因此,络氨酸酶抑制剂被广泛地应用于美白产品中。而蛇婆子萃取物含有阿魏酸,这种物质能抑制络氨酸酶,故而对黑色因子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

    2011年,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主办的《日用化学品科学》杂志,刊发了一项研究结果:体内体外实验证明,使用含有蛇婆子提取物的化妆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使用8周后对黑色素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有较好的皮肤美白效果,同时,含有1%提取物的产品较0.5%的产品具有更明显的美白效果。

    虽然蛇婆子可用作美白产品,可人们一听到这名字就感觉不舒服,因此有人建议给该植物换一个名字。不过,名字只是代号而已,既然蛇婆子的美白效果有目共睹,又何必多此一举。

    蛇皮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677-676686.html

上一篇:植物大战PM2.5
下一篇:清明节城乡体会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