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6)-积极参加校外交流 精选

已有 5426 次阅读 2008-10-30 13:08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

    或许大家更关注夏天北京的奥运会,我这个行业今年暑期很少开会,该召开的学术会议便相对集中到了最近的两个月。本月我课题组的师生便分头参加了在北京的国际地震大会和爆炸冲击会议、在大连的结构工程新进展会议、在西安的全国建筑振动会议和在杭州的全国土工测试会议,其中博士生与会5人次。

    在西安会场,我又高兴地遇见了主编我国首部古建筑抗工业振动技术规范(报批中)的潘复兰女士。79岁的她依然那样干练和精神,见到我便问你怎么长得还象个研究生啊?这话顷刻又将我的思绪带回了20多年前在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年代,也很感慨老先生们对较为久远的事还记忆犹新。当年在浙大读研究生时,导师们除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技术咨询外,还很热心于学术交流;而每当在浙大主办学术会议时,导师们就安排我们做会务工作,一方面锻炼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会务为我们提供接触国内外著名专家的机会。

    凭我的感觉,各单位的专家面对其他单位研究生请教科技问题,大多都会热心相待的,而不大在乎门派或与这研究生的导师是否熟悉甚至存在个人成见的同单位不同导师之间也有这种现象)。对研究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把握这种机会,除由本单位举办的学术会议外,走出校门参与全国性和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很重要的。当年在浙大读研究生时,我们就在导师们的带领下,走出校门参加过一些这样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潘女士等许多学长当年就是在上述这样的场合下认识和记住我们的,并对我们当时的学位论文和后来工作中的科研给予了宝贵的指点和帮助。

    作为当年导师如此综合培养研究生的受惠者,本人现在对自己的博士生也力图着提供这样的学习和锻炼机会。现在外出参加全国性和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虽然许多会议主办单位对研究生与会给予了1/3~1/2的会务费减免,但开支比以前还是有明显的上升了,对研究生数量较多的导师来说,这将构成一定的经费压力。好在我们的博士生们能够理解导师的难处,身体吃得消的就坐硬座,远途的也尽量不坐软卧和飞机。为能更多地提供研究生参会的机会,导师们外出尽量找便宜的航班和选择坐硬卧,住宿也尽可能地不住单间(与同事或研究生合住)。如此相互理解,师生在学习和科研上的配合便能和谐、相得益彰。

    博士生参加校外学术会议,不但可以认识著名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工作者,而且还可结识同龄同行朋友,为今后大家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甚至科技合作初步奠定基础。

    尽管学术会议论文的严密性和学术水准整体比同档学术期刊论文的有所逊色,但这些论文所反映的科研工作往往比期刊论文的要更近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有助于更及时地了解相关科研动态和趋势。

    博士生在校外参加学术会议期间,还可以培养自己洞察问题、即席提问和参与学术讨论的能力和技巧。在会议空隙和会后作适当的游览观光,对实地了解当地乡土风情和社会发展现状也是有益的。

    参加校外学术会议的博士生,回校后将会议学术交流情况进行适当的小结并在本课题组进行介绍,对未参加会议的其他师生了解相关信息和培养自己的总结综述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                   *                   *
后记:因到西安联合承办第五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上周未能回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参加今年的“曾国熙教授讲座”学术活动。藉以本文对导师、91岁高龄的曾国熙先生和其他已退休的浙大岩土所的教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70-44720.html

上一篇:建设中的洋山大港(组图)
下一篇:参加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见闻

1 陈华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