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影响力 精选

已有 5167 次阅读 2022-11-29 13: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影响力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在国外留学时,我问教授什么是好的研究工作。教授回答说是“impact”,也就是影响力。于是我就一直记得“impact”有“影响力”这一含义。
       正在火热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为什么吸引众多球迷观看?尤其难为了很多中国球迷,还要熬夜看比赛直播。主要原因是“影响力”。
       今晚23点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按预定计划发射,与中国空间站对接。为什么大众瞩目?也是“影响力”。
       前一阵子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张益唐教授,在aeXiv上发布了宣称解决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证明,弄得Nature杂志都要报道,还是因为影响力。
       无论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还是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一个好的研究工作,肯定是有影响力的工作。
       什么是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在《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里说影响力就如同呼吸一样,既极其个人化,又普遍存在于整个人类世界之中。它无时不在。 拥有影响力的人,往往是社会中最有成功素质的人;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注重自己影响力的修炼。这讲得太复杂,简单一些,影响力就是在某个领域,让某个范围的人认可、欣赏以至于信服的能力。研究工作的影响力也是如此,可用研究工作的同行认可度、社会接受度、公众欢迎度。影响力也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变化,有些成果的影响力慢慢减退,有些成果的影响力则慢慢显现。在科技史上可以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顺带讲一句,张益唐的数学研究工作能取得全世界影响力还真不简单,毕竟数学太艰深了。
       如何取得影响力?一个人在社会公众上取得影响力主要靠权威、宣传、以及为社会带来效益。一项研究主要靠研究水平。可是什么样的研究水平高?解决百年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当然水平高,有影响力;能取得高质量的应用推广或成果转化,广为社会公众或市场认可,有影响力;能取得本领域同行广泛参考、并在基础上取得进一步深入,有影响力。所以,取得影响力是重要途径是人,人的广泛认可就是研究工作的影响力。因为人的认知有快有慢,所以研究工作有时很快产生影响力,立竿见影;有时过很长时间才有影响力,旷日持久。诺贝尔奖里面这样的例子很多。
       怎样评价影响力?既然影响力是时间的函数,所以评价影响力真是需要“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大浪淘沙之后,真金自然显现。可是现在对成果的评价需要“倚马可待”。于是乎,各种各样成果就催生出来了,里面的共性就是“数字”。所有的成果背后,都有共性的特征,就是数字都非常好看、表格都非常满。不能否认能在短时间把表格填满、数字好看的成果,确实存在有影响力的成果。但起码把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现影响力的成果排除在外,等这些“慢成果”逐渐为公众认可时,成果的主人早就不在岗、不在职抑或不在人世间了。所以就有一些幸运者,很快出成果、很快被公认、很快有影响力,年纪轻轻就出名;也有一些幸运者,做出了“慢成果”,尚在人世间,成果也产生影响力。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影响力,但是曹雪芹本人在世时没有“享受”到自己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曹雪芹还真是不幸。当然,更不幸的是研究成果一直没有产生影响力,影响力的“函数值”随时间变化基本处于零线位置。
       影响力是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需要考量的指标,但是又是非常困难的考量指标。因为研究成果有时“无量可考”。有影响力的成果,真是可遇不可求。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需要智慧、需要恒心,更要有平常心。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184-1365777.html

上一篇:世界杯球队的一作和通讯作
下一篇:谁的进球与谁的成果?

24 许培扬 郑永军 徐绍辉 高宏 蒋敏强 褚海亮 檀成龙 杨思洛 彭振华 葛及 杨正瓴 王涛 郑强 冯兆东 张俊鹏 高友鹤 吴斌 晏成和 焦飞 冯圣中 王志民 何应林 曾荣昌 谢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