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叫“近空间”、 “临近空间”、 “近太空”、“亚轨道”,还是“中层大气”(中间层)?

已有 7936 次阅读 2010-7-20 22:41 |个人分类:教育教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前一阵,将自己的《近空间飞行器》书稿提交给了航空工业出版社廖文峰编辑。以下是他给我的审稿反馈意见。
沈教授:
    您好,非常抱歉!前段时间出差,没能及时恢复您审稿的意见。
    您新的稿子我们给一些研究人员看了,现在,对这部书稿的讨论已经不是限于文稿的体例和写作上了,他们对“近空间”这个概念还存在一些争论。比如从名字上讲,原空军的王旭东老师就主张用“中间层”这个概念,nearspace这个词的翻译直接翻译为“近空间”或“临近空间”还值得商榷,而这一名称的准确性对将来争取位势有重要作用。为此,他还在2010年第8期《航空知识》中就此问题写了几篇文章,讨论“中间层”的问题和谋略,您可以看看。
    图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人们对某一知识的认知和决定,因此出版图书也必须慎重,尤其是这些在某些领域具有前瞻性的图书,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没有定论,图书的审批可能也要延长,希望您能理解。
   祝您工作顺利,合家辛福!
敬礼
廖文峰

    以下是我的回信:

廖编辑:

您好!来信收到,闻关于“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几位专家还存在争议。这实际上是件好事,至少说明书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致于至今一些基本的概念大家还没有公认的界定。

 近空间(Near space)也被称作“近太空”、“临近空间”或者“亚轨道” 近空间的概念没有严格的界定,一般指航空和航天之间的过渡区,大致包括大气平流层顶部区域、中间大气层区域和电离层底部区域,即基本上与空间科学中所谓的“中层大气”区域相对应。以上是我书稿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描述,因此,王旭东老师主张用中间层这个概念,本身没有错。

尽管如此,我认为使用“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更合适,理由如下:

1.近来,我以“近空间”、 “临近空间”、 “近太空”、“亚轨道”、“中层大气”(中间层)分别作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05年至今数据)中内容涉及飞行器的中文文献进行了全面检索和统计(检索和统计结果见附件中word文档)。结果发现,标题有“近空间”飞行器称谓的文献50篇,“临近空间”飞行器称谓的文献100篇,“近太空”飞行器13篇,“亚轨道”飞行器20篇,中层大气”(中间层)飞行器的文章0篇(没有检索到);“近空间飞行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文献数量远超高其它文献。可见,“近空间飞行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是目前学界对此类飞行器称谓的主流。

2.尽管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到底采用“近空间”、 “临近空间”、 “近太空”、“亚轨道”、“中层大气”(中间层)中的何种称谓,还要听取(参照)权威专家的建议(如院士级业内专家)。我之所以使用“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主要是参考了“崔尔. 近空间飞行器中的重大力学问题专题 序言.力学进展,2009(6)”“崔尔杰. 近空间飞行器研究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问题力学进展,2009(6)”、“ 杜善义. 近空间飞行器及其关键材料.兵器知识,20094)”等文献。这些文献中均使用了“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注:崔尔杰院士,是当今国内航天航天界的权威;杜善义院士,是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专家顾问组组长, 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 因此,应该说,“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3.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趋势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在京召开”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1111.htm上有以下描述:“近空间(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只在或能在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飞行器与会专家就近空间飞行器的需求背景、发展状况、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等进行了研讨,还对应称为“近空间”还是“临近空间”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虽存在着这两种叫法,但称为“近空间”更为准确。

可见,目前的官方权威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给“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定了调”。事实上,2007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制定的《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重大研究计划指南中一直沿用了“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

综上所述,书稿中“近空间飞行器”的称谓是恰当的,可行的。

 

祝工作顺利,合家幸福。

敬礼

沈海军

2010-7-20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356-345869.html

上一篇:本博客又一科普文章成为高考模拟试题
下一篇:纳米车轮转起来(配图)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