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研究生入学招考,保证你过!

已有 2984 次阅读 2013-8-15 19:5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入学

今天,收到某大学的一封在职研究生入学招考的email。

信中声称: “在职硕士招生入学招生考试,保过!”好大的口气。

我心中纳闷,怎么还没考试呢,就保证过了!

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怎么能办好呢!


原信件如下:

**大学在职硕士招生入学招生考试保过

**大学在职硕士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综合类重点大学,1995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211工程"院校,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10所大学之一,学校综合实力位于我国高等院校前列。

二、GCT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一)2010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二)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此限制。

三、**大学2013年重点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以培养从事与电气信息相关领域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电工理论基础课程,强调强弱电相结合,突出电气特色。

建筑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手机、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再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路桥、矿井等的实际、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地质工程专业(矿山机械与采矿方向):培养具备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我国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气信息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为通信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

四、**大学2013年招生专业一览表(见附表)

五、GCT考试方式及科目第一阶段,"GCT"考试为全国联考,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第二阶段,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申请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时间及地点由报考学院另行通知。全国联考时间为:每年的十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具体时间以当年为准。

六、GCT入学方式与学费入学方式:通过全国联考,经资格审查直接入学。学    费:省内2.4万元人民币,省外3万元人民币。报名时一次交清。开学后学费不退;申请学位者在通过全国联考后补交全部学费差额。报名手续:报名时学员必须携带有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各2份;小二寸免冠蓝底彩色照片6张。

七、优势分析

1、拥有专业教师团队,可确保95%以上通过率,不过退费。重点学员未达到分数要求可破格录取

2、上课方式灵活,在生源地开班。教务由竟捷协助**大学管理。

3、可申请在教学地点答辩,竟捷协助答辩的全过程。

联系电话:***46195886  张老师 QQ:91561****

附  表领

域代码领域名称085201机械工程085202光学工程085203仪器仪表工程085204材料工程085206动力工程085207电气工程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9集成电路工程085210控制工程085211计算机技术085212软件工程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4水利工程085215测绘工程085216化学工程085217地质工程085222交通运输工程085227农业工程085229环境工程085230生物医学工程085231食品工程085234车辆工程085235制药工程085236工业工程085237工业设计工程085238生物工程085239项目管理085243物流工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356-717121.html

上一篇:媒体记者朋友,别酱紫好不好!
下一篇:同济大学研制出蝉动力微型飞机仅6.8克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