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断网:小城日志之红尘掠影

已有 2864 次阅读 2012-3-9 16:1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小城故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至理名言也。

小城不仅年大,滚滚红尘也是扑面而来,掠其影之一,以飨网友,也体察一下民生之艰。

一对来自景德镇的夫妇在小城摆了个地摊卖陶瓷工艺品,那些大罐小瓶或小罐大瓶以秦某的欣赏水平,许多都够得上美轮美奂之水准,估计夫妇俩已经摆卖了好些日子,贴出了“最后两天,回家过年”的促销广告,我自以为以超低价“淘”了四幅一组的瓷画,“古色古香”,回去即张而挂之,左邻右舍有赞有弹,一位刚从卫生局领导岗位退下的邻居经不住我的蛊惑,次日(他认定最后一日定可杀个好价)果然拉回了一大罐一大瓶,艳丽富贵之气,较之清宫珍藏之器,似乎更胜一筹。他花了三百六十元,据说只及实价的一半。实事求是地说,以当今物价与人工成本,不论是制作其中一个罐或一个瓶,若预估卖不了二、三百元,估计不会有人愿意涉足其制作或经营。

数日后已是除夕前夜,前度秦郎又经过,那“最后两天,回家过年”的招贴虽已破损却依稀可辨,高高低低的瓶瓶罐罐依然“艳立”街角,只是在寒风细雨中显得格外冷清,甚至有些刺眼。我颇为好奇,询问其故,女主人一脸无奈,说是因为一直下雨,湿得无法包装,男人已先行返家设法,夫妻俩换成了妯娌俩,眼下虽心急如焚,也只能待着。看这俩妯娌只是在摊后一个他人屋檐下搭了个帐篷,一应生活起居,也就几平方米,不免心生同情。我建议干脆将所有瓷器低价盘给小城本地的生意人,回家过年要紧。女主人说,这个想法早就尝试过,本地人要不了这么多(或许本地生意人并不看好这档子生意)。我又建议那就到本地电视台作个“飞(字)幕”广告,这种方式要价应该不高,或许能够解困。甚至连广告我都替其设想了几句,自以为足以吊起当地人的购买欲。女主人又说,如果早几天作这样的广告或许可行,现在也已经太迟,加上也是小生意,到电视台作广告,还是不敢想。说起家中稚子电话频催,女摊主几乎落下泪来。

不管怎么说,老秦虽再开不出救急良方,也解决不了其实际困难,但总还是可以安抚一下情绪,鼓舞一下士气。我当即说人生在外拼博,难免会有事先不能预料之困窘,秦琼卖马之类的“经典”当然不合时宜(估计此时她们也没有心思听你借古说教,呵呵),我说等你老了,到了我这把年纪,可以将除夕之日在此小城的经历向儿孙们好好“秀”一把。她一听,笑了。我接着说出了实质性的鼓励:春节期间,若天气转好,估计购买者会“相当、相当”多,我自作聪明地说出了理由:真正口袋里既有钱又有一定欣赏眼光的潜在购买者们,也只有在此时会较多地出现在小城大街小巷之中(此前不都在外地打工嘛)。

当然,结局远没有我“预料”的那么乐观,不仅此后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糟糕,初二上午还飘起了雪花,有眼光有钱袋的主顾似乎也没有出现,这俩妯娌一直坚持到元宵过后,最终还是趁着一日天气稍有些放晴,“打包”雇车将瓶和罐又拉回了景德镇,行前表示休息一些日子,将会把这些瓷器贩到北方去碰碰运气。她们走后扔下一个有裂纹的青花大缸,描的是“清明上河图”,我花了四元钱雇了一辆三轮拉回家中,“隆重”置于墙角一桌之上,将没有裂纹一面示人,众人皆以为好东东也。

但愿天遂人愿,她的一瓶一罐都能卖个好价钱。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8-545850.html

上一篇:断网:小城日志之蹭网一刻
下一篇:断网:小城日志之春联记趣

2 刘娟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