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编辑出版人,开放存取倡导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k Visiting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PhD at Peking University, Bachelor & Master Degree a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博文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已刊登)

已有 4530 次阅读 2009-11-30 18:03 |个人分类:学术交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感谢, 公开信,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11-28
UTC-6 CST
UMN, St Paul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

 

 

尊敬的主编言老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编者、审者和读者朋友们:

 

你们好!

 

感恩节快到了,请接受我从美国发去的问候与祝福。感恩节来临之际,谨向各位表达我感恩的心。首先感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主编言静霞老师、各位编辑同仁对我的指导和培养!感谢评阅专家、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因为大家的指导和支持,我才能够在平凡的编辑岗位和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不断成长进步,经过理论学习和编辑实践,继获得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中英文编辑技能,从一位初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成熟的科技编辑,并走上主编的岗位。感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支持,帮助我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增进与同行的交流。感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组织的一次次成功的学术研讨会,我自2003-2008年连续6次参加研讨会,并都安排大会交流报告。参加这么多次的研讨会不仅交流学术,锻炼提高了能力,还结识了很多编辑界的良师益友。既提升了我的职业,又结交了朋友,得到了收益和快乐。今年因为在美国访学,不能参加贵刊和研究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颇感遗憾。特借此机会,表达我对编辑界各位良师益友的感谢、问候与祝福。

 

 临来美国之前,碰巧在北京中关村遇见编辑部的言老师、陈辉等并共进午餐。其间谈到赴美交流研修之事。受期刊主编言老师委托,临行前特意携带2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准备在方便时代表期刊开展对外交流。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后,我去拜访了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林业分馆和昆虫、渔业和野生动物分馆的负责人Linda Eells女士,并向她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情况,并赠送样刊。Linda对此很感兴趣,介绍我认识明尼苏达大学东亚图书馆的负责人,并将我赠送的2册样刊陈列在东亚图书馆阅览室。Linda表示有兴趣订阅《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很高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陈辉副主编的努力下已经建立了网站并实现开放存取(OA)。我准备进一步联系,首先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电子版网站http://www.cjstp.cn 加入到东亚图书馆的网址链接中,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首先阅读。我知道美国很多大学都有类似“东亚图书馆”的机构,专门订阅和收集中国的相关文献。如果需要,我将进一步加强联系,宣传和推广咱们的期刊,促进国际交流。

 

在代表期刊进行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也深切的感受到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咱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目前只刊登中文论文,没有英文摘要,英文题名也是最近才有的,而且还不全。为了更好的开展国际交流,让外国同行了解中国编辑的研究成果,同时把我们的期刊和研究成果传播到国际上去,增加英文摘要十分必要。因此,我建议,请编辑部考虑增加论文的英文摘要信息。如果开始做不到全部,可以选择一部分较好且具有国际交流价值的文章,提供英文摘要。如果需要,愿尽力而为。我也一直希望能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回报多年的培养和支持。

最近一年来忙于工作和访学,较少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文章与大家交流。但是来美国访学期间参观访问了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及其所出版的期刊,还搜集了很多其他专题的文献资料,回国将着手撰写论文,期待与各位编辑同仁交流。

再次感谢支持!

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越办越好!

 

王应宽

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20091122

附件PDF: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523-275125.html

上一篇:亲历疯狂购物:为何感恩节后的周五是Black Friday?
下一篇:热烈祝贺罗锡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赵星 刘玉平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