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陨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rujun 让地球物理仪器飞起来

博文

妈妈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已有 6194 次阅读 2010-4-5 13:39 |个人分类:我的经历|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中学, 清明节, 妈妈, 小学, 母爱

       23年前,年轻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妈妈给我的母爱是刻骨铭心的,她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此时此刻,我正在流泪,写下一点点文字追忆有母爱的日子。

     1987年的春天,我十三岁,在家乡的官寨中学读初一。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我不知从那里来的勇气,突然下决心冒着茫茫夜色回家。我家在天桥团山,隔官寨中学大约二十里路。大概是两个小时的路程。虽然没有火把,没有手电筒,但漆黑夜晚阻碍不了我回家的步伐。 为了回家看生病的妈妈,心中已经没有任何恐惧。我只想尽快回家,尽快回家。

    到家中已是半夜,妈妈已生病卧床一年多。她经常因为三叉神经疼痛昏死过去,我们的抢救措施是把妈妈扶着坐在床上,一边用力掐住她的虎口,一边去请医生。 那天晚上,妈妈突然大声说看见煤油灯处有什么东西,就失去知觉。 我又按照老方法一边把妈妈扶起来坐在床上,一边掐住她的虎口。天亮后大夫才来,我也一直掐着妈妈的虎口。大夫发现妈妈已经去世多时了,她身上的体温是我给的。也许是和妈妈有心灵感应,在二十里外读书的我半夜归家,为妈妈的人生送上最后一程。

    病重中的妈妈可疼爱我了,真舍不得离开幼小的我们。妈妈常对我说:“陈毛啊,你是我的香炉脚。” 我现在也不知道香炉脚具体指什么意思。但我明白,我在家中最小,是妈妈最舍不得离开的。

    虽然妈妈很疼爱我,但她对我要求特别严格。虽然我小时候很听话,但也挨过两次打,并且这两次挨打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 妈妈很少生气,一生气可不得了。 一次惹妈妈生气了,妈妈拿着棍子就对我打,一直打啊打啊,打到手软才松手。她一松手,我就一边哭一边跑,朝我家房屋左边的大山跑上去。当时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那座大山我从来没有爬过去过。我真的被打急了,竟然翻过大山,靠推测方位,一下子跑到六里外干爹家里。家人以为我在山上某个山洞藏着,全家人漫山遍野找我,喊我,但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干爹送我回家。

    第二次挨打的时候我已经读小学五年级,比较懂事。 现在记不清是由于什么原因挨打。当时的想法是不要哭,等妈妈打。但妈妈还是一直打个不停,不知打了多久,我实在受不了了,大哭不止。 被打后我一边哭一边写了封遗书,跑到右边山上的山洞里躲起来了。 家里以为我又到干爹家去了,到干爹家找我。虽然我不在干爹家,但关心我的干爹还是到我家来了。 我在山洞里躲了半天,肚子很饿。后来我听到姐姐喊我,就硬着头皮回家了。 干爹陈忠德一边拿着我写的遗书,一边对我问道:“你懂得什么是遗书吗?”

    更小的时候,只要妈妈去赶集了。我们姐弟两就在厢房的二楼一直等妈妈回家。 赶集的行人一个个归来,从老屋右边的小路依次经过。我们仔细盯着路边每一位可能像妈妈的归来者。 行人从远处走来,只要发现有可能像妈妈的人,我们就伸直脑袋仔细看,直到确认不是妈妈,才将目光重新定位远方,进一步观察。只要我们认出是妈妈回来了,很远就大声喊妈妈。同时跑下楼梯,向妈妈跑去。 尽管当时很穷,妈妈总是给我们姐弟俩每人买一个油香煎饼。这是当时能够享受到的最好食物。

   有母爱的日子非常幸福,妈妈每次总是把衣服用火烤热后再给我换上。在家里干活,也经常得到妈妈的表扬。 妈妈离开我们后,没妈的孩子真的像根草。读初三那年的最冷冬天,我只穿一件单衣就过了一个星期。幸亏当时命大,没有生病。

    一转眼过去23年了,妈妈对我的爱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疼爱而不溺爱,时刻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是妈妈教育我们的原则。请妈妈放心,我们姐弟三人一直牢记您的言传身教。祝妈妈在天堂快乐!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626-309051.html

上一篇:人气衰微的中国山村
下一篇:林彪只批评大人物,不批评小人物

42 周可真 武夷山 张志东 孟津 段明 王海辉 陈小斌 鲍博 蒋永华 王德华 罗帆 王号 吴飞鹏 张焱 陈国文 刘立 李世晋 吉宗祥 杨正瓴 吕喆 赵宇 杨芳 苗元华 柳东阳 张天翼 孔晓飞 李志俊 李学宽 侯成亚 鲍海飞 湛韬 丛远新 刘广明 刘波 焦宏远 侯振宇 FloatingRose bridgeneer colorfulll ffy FighterOne stoneblue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