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音乐也影响人的相貌

已有 4101 次阅读 2017-6-14 10:02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style, 歌曲, 音乐, 影响

 这里指的音乐含了演奏的音乐和歌曲等,不同的人常常喜欢听不同的音乐。那么,音乐也分美丑。以前我讲过,在舞剧和歌曲等演出中,正面人物和好的人物出场时,音乐是优美的,鼓舞人的;而当反面人物、坏人出场时,音乐是比较难听的,内涵是狡诈的、阴险的、丑陋的,不仅旋律,而且节凑也丑,声音以低音部的乐器演奏为主,即便是高音部的乐器偶有演奏,其旋律也是变化多端,狡诈,像个小妖怪。

 因此,平时喜欢听什么音乐,就会逐渐导致其心理慢慢形成什么样的格局和状态。由于相由心生,因此,慢慢这些人要么越来越漂亮,要么,越来越丑。

 所以,这就不是喜欢什么风格和流派音乐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形成何样的心理和外表的问题了。因此,多听视野开阔、展现画面辽阔、旋律优美、歌词词义充满仁爱,大气,细腻但赞美祖国和美好事物的歌曲和音乐者,其一般都有比较好的气质和显得更漂亮。而那些老是拿着什么流行、时髦的说辞,在那里老是听和唱那些音色和旋律比较低沉、音乐内涵比较狭隘、自私,要么放荡不羁,我行我素,彰显其自我为中心个性情调的那类音乐和曲子的人,(看看像是舞蹈、舞剧和歌剧里的丑角出场和唱的似的),一般比较容易、或者很容易越来越丑。

 当今音乐的风格、流派主要是几类,1. 交响乐与经典、传统流派音乐。特点主要是具备很多气势恢宏、大气而高雅、端庄的音乐元素和风格;在演奏方面可以是乐团演奏,也可以是独奏、协奏和重奏等形式;2. 轻音乐。带着前者的风格,但是演奏的方式比较轻快,如果是乐队演奏的话,与交响乐团相比,乐队规模相对小,配以电声的很少的乐器,听起来比较轻松愉快;3. 爵士乐、摇滚乐等。这第三类,我认为适当听一些即可,这类音乐以前我说过主要来源于非洲的黑人地区,后来黑人进入美国后,此类音乐白人化而已。摇摇摆摆,各类摇摆法,快的与慢的。慢的时候,再加上布鲁斯的节奏和因素;快的时候,以摇滚的节奏为主。被白人把舞姿只是少少地改了一点(这里不是说非洲黑人区域的音乐和舞蹈不好听及不咋好看,在艺术水准和美学方面各自可以做一些考量和分析,那里的演出是比较纯朴的。但是经过白人的改动和包装后有些不太一样了。尤其是任性、霸道的风格比较多了),看上去似乎有点好看,其实很简单。但是爵士乐和摇滚乐,则作曲者往往喜欢带着疯狂和放任等上述的元素,甚至一些上述的被视为丑的节奏等在那里贯穿着。听、演奏及演唱得时间长了,很难说会变成什么模样。

 显然唱美声唱法的人,一般气质都好,端庄、高雅,漂亮;唱民族唱法的人也基本如此;演奏交响乐的交响乐队里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竖琴、小号、圆号、长号、巴松等乐器的演奏者其形象也是比较明显的好的。尤其是前面几种乐器。而长期演奏第三类乐曲的那些乐器者,一般什么样子,我不做评论,他们应该自己把握好,适当做调整,换一些风格的乐曲听,可以好些。保持不那么明显改变形象。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不在此多讲。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看过李谷一老师演唱,她那时才30多一些,可漂亮了。你看她现在好像70多了,还是那么漂亮!因为她唱的歌都是好的、积极向上的,赞美的歌。我看电影《英雄儿女》里王芳的扮演者刘尚娴,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明星,现在都77岁了吧,可能她心里常常是受到那部电影里优美、气势恢宏的乐曲的鼓舞,还是那么漂亮!

 关于演唱的唱法,我以前谈过,三种唱法皆可,不是说通俗唱法不能用,而是谱什么样旋律的曲子,歌词是不是赞美美好事物、歌颂真诚这些高尚内容的。如果是这样的,可以唱;但是其他类型的通俗唱法的歌则自己把握,适当唱即可;同时,也要唱和多听美声、民族唱法的歌曲。因为这些是各国音乐领域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一个国家中占了最为主导地位的。

 动物听了美妙的音乐,发育好,长得好;植物听到美好、动听的音乐也一样是发育好,而且一些植物听到好听的音乐(这里指的就是上述说的概念),就会翩翩起舞;听到难听的音乐和节奏,就低沉下来,不跳舞了。这些都是上述分析内容在其他生物方面的表现。因此,就算是对着植物和动物也要多点演奏和演唱好听的音乐和歌曲。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632-1060677.html

上一篇:列车上的故事
下一篇:简谈外国人如何看国人的问题

2 朱晓刚 胡萍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