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厚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there 计算语言学博士 希望在这里留下学术的足迹

博文

Lakoff 1999年力作Philosophy in the Flesh精简评译

已有 7114 次阅读 2014-1-2 00:53 |个人分类:Linguistics|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应网友要求,再放出一篇笔记.

继1980年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之后,1999年,Lakoff&Johnson再度联手,合作出版了鸿篇巨著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有人将题目翻译为《体验哲学:在体验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我译的直白些《肉身的哲学——身体体验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

评译者:李斌   转载请联系gothere@126.com

本书继续延续了Lakoff的基本哲学观点,大脑不是外在世界的机械反映,而是隐喻化的认知概念系统,是在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体与外在世界的经验形成的概念系统,而这个概念系统本身又是隐喻化的。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1)体验的大脑是如何挑战西方的哲学传统的(2)基本哲学思想的认知科学(3)哲学的认知科学(4)肉身的哲学。从整体上论证身心一体的哲学观优于传统的哲学观。下面分章来看,

(1)体验的心智是如何挑战西方的哲学传统的:什么是现实(realism),什么是真理(truth),这两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到底有没有正确的答案呢?

(2)基本哲学思想的认知科学:基本的几个思想用词:时间(time)、事件与原因(event and cause)、心智(mind)、自我(self)、道德(morality)。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么?时间能不能独立于人而存在?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time这个词本身应该说是人类创造的,已经进入了人类的概念系统,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并不在物理学的意义上探讨时间,而是从语言的角度观察人们是如何使用time这个概念的。很清楚,人们在语言中,喜欢把时间置于隐喻(metaphor,其实翻译为比喻更通俗)之中。比如,我们会把时间当金钱来用,“你别浪费我时间”。还可以作为空间方位来刻画,“那件事发生在2小时之前”(前后,Lakoff会当作是时间在用空间做比喻)。时间还可以运动,比如“南京即将迎来青奥会”。甚至英语的时态也可以用隐喻来理解,过去时就是站在现在看过去,空间比喻时间。

因果推理总应该算是比较客观的吧。Lakoff说不是。人们总是将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质料、形式、目的、动力(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条件、自然法则、相关性等等。好像事件的原因特别多样,但是居然有这么多的原因类型,是不是很奇怪呢?到底是一个起作用,还是多个原因一起作用呢?哲学家们经常在这里打转,争吵不休,但是Lakoff笔锋一转,说道,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类型的原因其实就是人们在用不同类型的隐喻在理解和思考。把事件置于哪种隐喻中,就按照哪种隐喻来思考。比如,我们会把动力(force)作为原因,“他让我去的”,其实就是在用动力驱动类型的事件在思考。动力驱动的事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很多,比如手推车、火箭发射、踢球等等。也就很容易作为我们的基本认知隐喻的基础。其他类型的原因也是这样。

Lakoff更狠的是,他问道,如果不用隐喻,人们能不能进行因果推理呢?诸位读者可以试试看,我试过了,真的很难。不对,不是很难,是真的不能。

(我很困扰,因为读过心理学的书,心理学的实验揭示出人类的因果能力往往是一种潜在的,本能地为自己预想的结论找原因,找原因的时候甚至不择手段、不经深思熟虑,为了找原因而找原因,找到的往往并不是比较可靠的原因。如果和Lakoff的一合,那就是说人们在寻找原因时,本能地用了个隐喻找了个原因。但是这样有问题,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喂鸽子实验。如果鸽子碰巧因为扭头而得到了食物,也会建立起“扭头-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和结果算不算因果关系呢?如果算,那么Lakoff的说法可能有较大问题。可问题就在这里,当我这么类比时,恰好中了Lakoff的招,类比本身就是在用隐喻思考问题。这真是太要命!但是我依然觉得鸽子实验更具科学性些。)

后面的内容后补,很悃了。写个小结吧。Lakoff认为,我们的思维天生就是隐喻的,用已经获取的认知经验来做比喻,来思考问题。没有比喻,我们根本无法思考。可我的困扰在于,动物们、婴儿们貌似也可以做简单的思考,难道就因为他们没有隐喻能力,就没有人这样发达的思维能力么?到了这一步,我不得不说出真心话,还是认知神经科学更靠谱点,人们基于神经网络(不是现在的神经网络算法)的大脑运作方式,貌似可以涵盖Lakoff的隐喻理论了。

(3)心智(Mind),也是一样,mind经常作为身体(body)或处所(location)甚至机器来比喻,比如“你不要总是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根想法,大家跟不上啊”,“你脑子锈掉了啊!”。还有更好玩的,kowning is seeing,“我见了他的本事了”。获取知识还可以当吃饭(eating),“好好吃透Lakoff的理论啊”。最后连塞尔的中文屋都用隐喻给肢解掉了。

(4)自我(self),没错,self也可以隐喻,“失掉自我”,“难以自拔”等等。

(5)道德(Morality)。是的,道德的高低,“道德败坏”也都是隐喻。最后,Lakoff发飙了,认为根本就不存在纯粹的道德概念,都是隐喻在起作用。

第三部分,哲学的认知科学,Lakoff用自己的概念隐喻理论去阐释古希腊以降的哲学传统。认为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分析哲学、乔姆斯基、理性主义等等,都用了形形色色的隐喻。例如,世界的本质是水、火、原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等,都是隐喻化的。

第四部分,肉身的哲学,再次系统化地阐释了身心一体的认知经验主义哲学观。

附录,很有意思,专门讲了NTL(Neural Theory of Language)Paradigm。

译者注:例子都改为中文了,英文原文的例子比较难直译。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714-755014.html

上一篇:给南京的雾霾支招——大型空气过滤器
下一篇:《信息简史》混淆了信息与知识

2 徐晓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