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爱因斯坦三题

已有 1353 次阅读 2024-6-6 09:45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昨天看《看见与被看见:〈书城〉精选(一)》,其中有一篇江晓原先生的文章《一个科学史研究者眼中的爱因斯坦》。文章不长,但意思不少。

1、江晓原先生说:“爱因斯坦曾经是一个超级“民科”。”难怪现在很多民科以爱因斯坦为榜样。“牛顿和爱因斯坦创造奇迹时,都没有用过一分钱的“科研经费”。”“完全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产物,而不是计划经济或“计划学术”的产物。”爱丁顿1919年观测日食并没有验证广义相对论,直到1975年才得到真正的验证。

2、性能激发人的创造能力。文章说“如果大学毕业前后,爱因斯坦的恋爱对象不是米列娃,而是另一个女性,那么这样的恋爱还能不能激发出相对论呢?我猜想的答案是:不能。”爱因斯坦的两句诗:“上面的一半作出思考和计划,但下面的一半决定我们的命运。”颇有深意。“恋爱对于精神上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科学理论、文学创作、艺术灵感等等,有奇妙的激发作用。”

3、“在一九三三年纳粹掌握德国政权前夕,爱因斯坦流亡到了美国。”爱因斯坦时刻受到FBI的严密监视,“FBI后来对爱因斯坦及与他往来人物的监控行动,包括窃听电话、偷拆信件、搜检垃圾桶、进入办公室和住宅秘密搜查。”“爱因斯坦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作过如下声明:“我来到美国是因为我听说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大、很大的自由,我犯了一个错误,把美国选作自由国家,这是我一生中无法挽回的错误。””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731-1437081.html

上一篇:两大历史之迷
下一篇:论文用软件翻译后投稿,靠谱吗?

22 孙南屏 杨卫东 宁利中 王从彦 郑永军 高宏 杨正瓴 钟炳 张忆文 武夷山 崔锦华 朱晓刚 孙颉 曾杰 周忠浩 刘炜 杨学祥 马丽丹 刘跃 杜占池 朱林 钱大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