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实话实说”:昨夜掉到“陷井”里了!

已有 3991 次阅读 2009-7-31 13:0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杂谈, 中央电视台, 陷阱, “实话实说”

昨天夜里,打开电视机,看央视“实话实说”。这是一挡关于3G通讯的节目,我估计,这与发展文化产业有关。毕竟是说实话,大家就要把正面、负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屏幕下面打出字幕,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陷井”。我笑了,中央电视台掉到“陷井”里了!

无疑,“陷井”为“陷阱”之误。“陷阱”有时像“井”有时并不像“井”,通常里面也没有水,甚至形状都不一定像“井”。它是指为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一般上面浮盖一些伪装的东西,踩在上面就容易掉到坑里。它往往就是指害人的圈套。在1979年开始的中越边境冲突中,越南人用对付美国人的一套办法对付中国人,他们设置了无数“陷阱”,放置了大量的竹尖等利器,极具杀伤力,让我们的自卫反击战士吃够了苦头。有的,从此就成为革命烈士,共和国的旗帜上飘荡着血染的风采。

在我看来,中央电视台肯定错了,而且,此文字一错再错,躲过了审查者的眼睛。我戏称中央电视台掉到“陷井”里了。

当然,说话要留有余地。现在“象模象样”已经过时了,“像模像样”才时尚正确。“树荫”已经换成了“树阴”,据说,又换回到了“树荫”,现在到底是“树阴”还是“树荫”我也说不清楚了。我自己喜欢用“树荫”,因为它使我联想到茂密的绿色植物,能感受到一丝夏日的清凉与美好。而“树阴”则禁不住让人往负面的方向去联想,什么阴险、阴谋、阴暗,等等。甲流会传染,语义同样也会传染、感染的。正因为种种复杂现象的存在,说不定中央电视台用得是新版简化字。有时纯粹是自己呆头呆脑,人家还没有说我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呢。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一切皆有可能。

1980年代初,“小姐”靓丽、清新、时髦登场,现在它早已被用烂了。过去,“同志”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分享的词汇大餐,现在,它越来越小众化了。一部分是正面的,另一部分则是负面的。据说,有所高校,一个靠抄袭剽窃起家的人,在混到了教授、博士生导师称号后,他并不看重教授的称号,因为现在已经升级为“教授多如狗,博导满街走”的版本了。他在一大堆抄袭“砖著”出版后,一大笔科研经费享用后,一连串头衔写满之后,给自己加了个总头衔:同志。乖乖,什么同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标准的人在学界,心在官场。在我看来,这样的同志,无异于告诉人们:“隔壁阿二不曾偷”。

一个愚笨至极的熊猫,很可能就是大智若愚、功力过人的“熊猫大师”!

是我们掉到中央台追逐收视率的“陷阱”里了,还是中央台掉到自己的“陷井”里了,留给他们实话实说吧。一想到电视机前,还有一大群中小学生以及部分文字水平比我还差的普通百姓,我这个资深教师爷就迫不及待地露出了马脚,“陷井”肯定是错误的,正确的用词是“陷阱”。不信,你查一查词典。什么版本都行,我可不愿意为哪个版本权威、正宗、规范,再参与那两大集团的学术、市场与利益之争。

这个世界“陷阱”实在太多!

随便说一下,我无意批评“实话实说”,恰恰相反,正因为喜欢才看得认真。套用一句小品台词,过去,我十分想见崔永元,现在,和晶就是我梦中的情人,咋、咋、咋地!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946-246678.html

上一篇:科学网遇到了新问题
下一篇:大学新生不得不谨记的四点“切莫”(转载)

3 陈安 苗元华 杨延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