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基金评审也是给评审人学习的机会 精选

已有 7426 次阅读 2011-5-5 17:51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基金, style

这是个令很多人纠结,也令很多人烦恼的话题,千万别骂我,我乃一番好意。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基金评审的高峰期,感觉五月份是一年中比较累的一个月,除了上上课,抽空写写博文,科研基本上需要暂时放下。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从基金评审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还可以了解很多新的思路甚至新的亮点。可以肯定地说,基金评审对评审者而言也是个学习、进步的机会,评审者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人家的申请书,既可能犯主观错误从而使得评审有失公允,也可能失去学习别人好东西的机会。

先自我吹捧一下,我比较擅长化被动为主动,记得博士后刚出站时,教研室给我安排课程,我说:“随便,你们挑完了剩下的给我就成。”也许是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想考验我吧,最终果然将大家不是很愿意上的“实变函数”给了我,这门课的确不好上,但我不仅因这门课连续拿了三届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名牌课程建设项目,编写的教材还获了国家优秀教材奖,项目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优秀教学成果奖,真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基金评审而言,现在的学科分布相当广泛,每年你接受的评审项目与你的研究领域关系很密切者还真的不是很多。如果你一点都不熟悉,最好及时拒绝评审,免得耽误人家的申报,一旦接受评审,你一定要对人家从事的研究领域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何了解?有两个渠道,一是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交流,通过别人的报告了解相关学科。有人把学术会议看成纯粹的拉关系与旅游实在有失偏激,至少我觉得每次的学术会议还是有收获的,因为从别人的报告中我了解了不少过去不了解的东西。遗憾的是去年的好几个学术会议因为老母生病等原因没能参加,觉得是一大损失。二是不要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经常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多读点与你从事的研究方向没有密切关系的资料,了解人家的研究状况,这样不仅开拓了眼界,说不定还可以从中发现新的研究线索,我最近让学生做的东西就是基于与搞调和分析的人交流之后产生的想法,我相信这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方向。

如果你抱着学习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去读别人的申请书,你会不由自主地有一探究竟的愿望。当然由于时间紧张,除非是你很熟悉的领域,否则你很难仔细研究、推敲别人的想法,遇到我熟悉的课题,我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课题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申请人的思路可行性怎样?要对此作出判断还真的需要一点数学直觉,尽管你的直觉未必可靠,但可以印证申请人的思路,通过印证可以感觉申请者的研究路线是否真的可行。这与审稿在一定程度上有点相似,我如果接到一篇与我同领域的文章,我会先看结果,然后感觉一下这个结果靠不靠谱,接着再仔细推敲他的证明。不过如果与自己从事的方向差别比较大,很多时候就很难找到这种直觉了,面对这样的项目或稿件,你要么谢绝评审,要么认真阅读申请人撰写的相关背景资料、研究路线、可行性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研究工作积累。作为申请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你的申请书完全可能落到大同行手中,所以立项依据、研究背景、可行性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与本项目有紧密联系的工作积累等方面要尽可能写得详尽、具体一点。切莫拉大旗作虎皮不着边际地胡侃。项目书中类似“本项目的研究将对某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话还是少说为妙,遇到较真的评审者多半要遭厄运,当然遇到我这种“大人大量的好人”另当别论,最多一笑了之,不会真的计较。

我们不必埋怨评审不公,世界上任何评审都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也许某个评审专家由于不熟悉你的研究领域致使评审不到位,也不必因此而懊恼,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评审专家,你可能也做不到绝对的公平,毕竟大家都不是通才。只是作为评审专家,一旦遇到你不很熟悉的项目,需要认真研读人家的申请书,免得错杀了好项目。

 



基金申请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247-440822.html

上一篇: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
下一篇:家长不能这样教育孩子

32 唐小卿 徐耀阳 吕喆 马磊 李学宽 吴飞鹏 杨正瓴 刘庆丰 张树风 万学勤 钟炳 吴斌 丛远新 刘用生 翟远征 王守业 吕泰省 高辉 肖重发 谢鑫 高建国 许培扬 唐常杰 李宁 毛培宏 刘立 陈钊 徐长庆 孟津 肖明华 xscjack dreamworld

发表评论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