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大学是个什么样的环境?—话说网络与现实 精选

已有 5729 次阅读 2012-1-8 13:24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 office, class

    有人说大学的学术该自由、环境应宽松,也有人说大学的学术要竞争、环境需紧迫。

    现实中抱怨的声音并不常听到,但在网络上,可谓天天有抱怨,处处都抱怨,为什么现实与网络的反差那么大?是现实中大家都不敢说话吗?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在你参加各种会议的时候,你依然偶尔可以听到各种抱怨声。只是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大家疲于奔命,彼此交流、接触的机会不多,自然就没了抱怨的合适条件,也没有了抱怨的时间。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父母们茶余饭后走东家串西家,说不完的八卦,多了种人情味,也因此生出了不少是非,相比之下,城里人似乎没了这样的闲情逸致。在住集体宿舍的时候倒是很热闹,大家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嬉笑怒骂皆成生活,想起来颇有几分留念。如今大家都住进了高楼大厦,一道道铁门,不仅隔开了彼此的生活空间,也隔开了彼此的心与感情,大家即便空闲也宁可坐在家中看电视,少有相互串门,有时候做了若干年的邻居都不知道彼此的姓名,正所谓人情淡如水,这似乎不太符合国人的传统。网络为什么如此热闹?原因很简单,大家素昧平生,亦无利害关系,好也罢,孬也罢,无关现实,于是大家在网络上多了一份放纵与自由,少了一点收敛与拘谨,这大概也是很多人迷恋于网络的重要因素吧。

    为什么现实中大家都懒得相互搭理了?除了深墙高院的阻隔,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觉得人情淡薄的主要原因不是深墙高院,而是生活的压力与世风的不古。

    成都与广州是两个比较有特色的城市,前者典型的生活城市,无论男女老少皆悠哉游哉,休闲到可以为了麻将不做生意,成都人稍富即安的心态是其它地方的人无法企及的。广州既是个商业大都市,也是个休闲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快节奏与慢节奏的相互交融,早茶、下午茶遍布广州的大街小巷,而且几乎家家酒楼的茶市人气旺盛。一壶茶、三两点心、一张报纸,大半天的时间就打发了,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休息日,在酒楼休闲的大多是伯伯阿姨们。广州有一个特殊的阶层,这就是城中村的居民,这些人由于坐吃分红,也显得很休闲自在。然而,广州的年轻人一点都不悠闲,其工作节奏恐怕不比北京上海慢多少。

    人们都说高校教师是比较悠闲的,上完了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只有学生最辛苦,学习累不说,还没有固定收入,靠着父母的接济读书,家境困难者,还得出外打工挣学费生活费。如果将教师与学生做比较的话,我觉得教师比学生累多了,学生们大概有点不乐意我这么说,那就听我慢慢道来。

    有句老话:“干活累不死人。”那什么能累死人?心累。教师之所以心累,是因为成家立业后的教师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单元,他要承担起衣食住行的各项重任,这对于今天的高校教师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则不然,他们还没走向社会,除了个别的大龄同学,大多数本来是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一心专读圣贤书”的,无奈复杂的网络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大家再也难以安下心来读书了。

    虽然大学教师挣点活命钱还是可以的,但老人、小孩、房子的压力让他们入不敷出,与下岗工人比固然算得上命运的宠儿,可绝对的生活质量不如人意让他们觉得智力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太高而难以做到心如止水。除非你已经是圈子中的出类拔萃者,否则这样的压力会一直存在着,让你看不到天的尽头在哪里。学生好歹还可以期盼,还可以梦想,教师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了。

    有博士学位的老师面临着各种考核指标的压力,逼得他们不得不挖空心思造文章、拿项目。没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就更惨了,首先得千方百计弄个学位,否则残酷的竞争会让他们难以在高校立足。这种状况将会像传染病一样由重点大学逐步扩散到地方大学,据说有些学校已经规定到2015年,凡没有博士学位者必须转岗,不得再从事教师工作。这让我想起当初的国企改革,女职工45岁、男职工50岁,退休金一次性买断,高校该不会也面临这样的局面吧?遭遇就业窘境的博士生们呼吁该优胜劣汰,给博士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博士们似乎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如果我们实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我相信不必博士们呼吁,大家就争相给博士公平竞争的机会了。学生暂时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只要一心一意念好书、做好论文就行,虽然愁毕业、愁前途,但与教师们相比,需要操心的东西不算多。

    教师也罢,学生也罢,生活在这样高压力的环境中,能有多大作为呢?或许可以造出一大堆SCI,运气好还能拿到几个项目,但功利化的劳作已经让他们无暇思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待到他们功成名就,终于可以安下心来重新思考的时候,却发觉精力、体力已经有所不逮,黄金时光已经过去,大有壮志未酬身已衰的感慨。

    大学到底该有个什么样的环境?宽松还是紧张?竞争还是自由?能不能容得下几年不出东西的“闲人”?

    如果有一天,现实中大家都可以像网络上这样彼此可以直言不讳,不必顾忌对方的身份,也许真正的大学时代就到来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247-527010.html

上一篇:博士生求职试讲精选
下一篇:大学四年完全可能没有中学学的东西多

33 魏东平 陈安 杨正瓴 刘立 张玉秀 李学宽 吴飞鹏 陈国文 逄焕东 钟炳 张启峰 武夷山 朱志敏 吕洪波 王涛 张骥 陈永金 刘洋 曹贺贺 李力强 吴明火 丛远新 李志俊 马红孺 王修慧 熊航 魏玉保 李宇斌 fumingxu wgq3867 zhouguanghui xiaxiaoxue86 xiaoyuanjie

发表评论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