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坚定不移勤苦练,目标明确攀高峰

已有 6728 次阅读 2012-5-16 13:36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编辑, 目标, 故事, 浪潮, 高峰

原以为一纸檄文可以让孤魂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不料想他不知悔改一意孤行,很快又发布第二部宝典《随波逐流追浪潮,左右逢源讲故事》并再次受到编辑MM的厚爱,立马戴上了小红花,害得我老人家不得不于百忙之中奋笔疾书,继续对其反动言论毫不留情地展开批判。

孤魂此番秘笈共有五招:第一招,剑舞皇冠下;第二招,刀劈老树桩;第三招,枪挑稻草人;第四招,棍扫东流水;第五招,空手套白狼。貌似厉害无比,想我泱泱中华遍地神功盖世之人,却原来皆出自吴门。其实这些功夫不过如葵花宝典,修炼此功者最终不是如君子剑般里外不是人就是如东方不败般不男不女,诸位青椒千万小心别上当受骗。

这套路数之危害实不在三聚氰胺、有毒胶囊之下,修习此功之人或可成为老吴说的牛人,但因练功之时中毒太深,终将祸国殃民害人害己。

吴氏功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且听我慢慢道破。

破解第一招:剑指顶上珠。吴氏第一招的精髓是紧随武林盟主之后,说白了,此乃“拉大旗作虎皮”之招数。然而,正是因为世人有跟风之嗜好,你紧随盟主,别人也会紧随盟主,所以除非你的功夫练得出神入化,否则很容易被那些与你一般心思的盟主追随者们看出破绽,万一来个群体而攻之,你就惨了,说不定被打得遍体凌伤,尸骨无存。如果你真想借盟主一鸣惊人,最保险的做法是消无声息地修炼如何摘取盟主帽子顶上那颗珠子的技术,有朝一日说不定可以名扬四海,一夜之间成为比盟主还要牛的超级盟主。外尔斯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佩尔曼也是这样的人。不过修炼此法也有风险,最好由高人指点,因为这类功法大多难度极高,一旦炼不得法,不仅一无所获,还可能走火入魔。

破解第二招:针刺露缝蛋。吴氏第二招的神髓就两个字:模仿,模仿或可瞒得一时,但总有明眼之人识得其诡计,一经识破,三尺长剑轻轻一挑,你戴着的面具将应声而落,原形毕露后的尴尬将让你无地自容,当然如果你同时炼有金钟罩铁脸皮的功夫或可抵挡一刻。破解第二招的方法也很简单,伺机寻找“奶车“等大牛刊物上文章的破绽,人说百密一疏,大牛们的文章未必总是滴水不漏,只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总有一天会找着其漏洞,一旦发现毫不容情,顷刻间你将功成名就。

破解第三招:担挑太行山。吴氏第三式倒也无伤大雅,能帮助大牛梳理清楚数据也是功德一件,只是这类功夫无伤大雅也无多大杀伤力,即使你跟着大牛也无法显其威力,最多狐假虎威一回,练练未尝不可,但指望以此成为大牛基本上是痴人说梦。破解此法最为简单,即使帮助大牛梳理数据也要善于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逐步积累形成自己的想法,最终可望自成一体甚至自立门户,正所谓韬光养晦大智若愚。虽刀劈不开太行山,但愚公移山般的毅力可以双肩挑起太行山。

破解第四招:滴水能穿石。吴氏第四式俗名“忽悠”,此招目前比较盛行,因为招式繁琐让人眼花缭乱,很具有欺骗性,堪比迷魂大法,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中招。这类招数只能蒙骗一般的庸手,遇到武林高手立马稀里哗啦落荒而逃,所以万万不可修习。对付此招的诀窍是滴水穿石,金诚所至,金石为开,长此以往必将有所造就。

破解第五招:隔空可打牛。吴氏第五招式的精髓是“偷”字诀,换句话说,大牛可广纳贤才,将贤才的奇思妙想据为己有,此乃借鉴隔空打牛术而来,不过已经被演化得不伦不类。这类招数不是青椒可以习得的,需要一定的积累方可使得。破解此招的最有效功夫是博采众长、隔空打牛,具体地说就是注意吸收同学、同事、同行有益的建议与想法,借鉴他人的思想或方法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这是武林大会上进行武术切磋的本质。

各位青椒,千万别听孤魂煽风点火,他可是不怀好意。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247-571566.html

上一篇:科学网不宜宣扬“学术厚黑学”
下一篇:网络上还是慎谈现实的好

43 喻海軍 杨秀海 吴吉良 马磊 张玉秀 谢强 史智才 李学宽 蔣勁松 孙广东 李土荣 郭保华 鲍海飞 朱永青 韦玉程 曾新林 唐常杰 吕喆 边媛媛 刘立 吴飞鹏 彭真明 邢富强 刘玉仙 徐长庆 齐云龙 张骥 鲍得海 金拓 戴世强 吴斌 周跃明 钟炳 张士伟 王春艳 李宇斌 wgq3867 zzjtcm agreatboy yxh3161 xialooking xiaxiaoxue86 yunmu

发表评论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