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又是一个国基丰收年 精选

已有 12488 次阅读 2012-8-19 23:02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基金, 国家, style, 计划

一年一度的国家基金张榜公布了,各个学校科技部门都知道了各自的评审结果,我们学院今年共获得十项国家基金,其中九项面上基金,一项青年基金,与申报时的预测基本吻合。这是我院历史上获得国家基金资助最多的一年,也是获得资助率较高的一年,我们申报了十九项,资助率刚过50%,超过了平均资助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个年轻的博士去年才到我院工作,她来应聘时文章不多,也就两篇论文,但她带来了两封洋鬼子的推荐信。洋鬼子的推荐信与中国教授的推荐信风格大相径庭,人家通篇没有一句泛泛的赞美之词,只是实事求是地对她做了什么工作,这些工作的价值以及与同类工作的比较等做了十分详细的介绍,推荐信洋洋洒洒好几页。我读了后深有感触,如果我们的推荐信也能像这样写多好!我觉得这是个基础很好、有前途的好苗子,尽管她的论文不多,我还是尽力向学校举荐了她。去年底,我动员她申报国家基金,她开始有点犹豫,担心拿不到,在我与她导师的鼓励下,她还是填报了。我和她的导师都仔细读了一下她的申请书,总的感觉项目书写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等问题都说得比较到位,应该有希望,结果与我们的预测一样。她的成功申请让我看到了国家基金的进一步改进,论文数不是决定能否获得资助的最重要因素,评审专家们既没有对陌生年轻人有歧视行为,也没有把论文数量作为关键的权重。这个孩子博士毕业后在国外“晃荡”了两年,文章数量也少,职称更不必说了,按照若干年前的惯例,拿基金可能有一定困难。如果我们的省级、部级基金也能学学国家基金不断改进评审机制,使其更能真实反映项目的价值与研究者的水平,大家也就不会对省部级基金再有那么多的怨气了。

项目书的撰写也许有讲究的地方,有重要刊物上的文章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你需要讲清楚你准备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打算怎么做。记得基金委一位主任谈到过基金评审方面的尴尬,现在大家口口声声讲创新,项目评价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创新性,可另一方面又需要考量过去研究工作的积累,这两者是个矛盾。如果一个项目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积累,还谈什么创新?如果不看积累,又如何保证项目研究工作按期按计划完成?这可能是每一个项目申请者与评审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与拿不到基金之间似乎未见得有显著的矛盾,你发表了很多高水平论文只能说明你过去在某个领域的研究积累不错,但是否该资助你现在申请的项目,可能还需要综合考察你前期研究与现在申请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你拟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可行性,而这个问题恰恰是现在大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难题。所以用发表了多少论文来为拿不到项目辩解不见得有足够的说服力。

基金申请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几年前我曾因谈论这个话题被一群愤青们围攻,不过我还是得说。你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你甚至可以宣布从此不再申请基金,那都是你的自由,但你不能剥夺我发表意见的权利。基金评审不同于解数学题,对与错一清二楚,这是个不好量化的东西,如果做个类比的话,倒是有点像批改作文。有一年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两位老师对同一个参赛考生的作文给出了两个反差极大的分数,一个给了七十多分,另一个给了四十多分,两人针锋相对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只好采取折中的方式解决。基金评审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申请者,你的视角与评审者的视角可能有很大差别,评审者之间也可能会有差别,你不能也不应该把你对问题的见解强加到评审人的头上,所以最好还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评审意见。拿不到项目的确很令人沮丧,但毕竟基金可以年年申请,今年拿不到还可以来年继续争取,如果你因为拿不到基金而愤慨甚至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那么等待你的也许是更大的沮丧。国家基金有申请回避机制,也有申诉机制,倘若你的确觉得评审者对你的项目评审不公,完全可以通过申诉渠道解决。网络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申诉渠道,一般情况下,它唯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让你的愤懑情绪得到一时的发泄,但带来的后遗症也是不言自明的。

建议大家发表基金申请的感想时多从项目书上找原因,这样或许更容易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更有利于下次的申请。



基金申请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247-603884.html

上一篇:老男人的眼泪
下一篇:话说青年基金

68 吕喆 李学宽 韦玉程 王德华 戴德昌 王晓明 张其威 姜宝玉 吴飞鹏 李伟钢 喻海良 左宋林 吴斌 王启云 杨正瓴 刘玉仙 唐小卿 蒋德明 鲍海飞 郭向云 周锋 史卫峰 吴明火 熊李虎 许培扬 唐常杰 李本先 尧中华 鲍永利 蒋敏强 李汝资 王恪铭 陈小润 马臻 陈龙珠 李大斌 王军强 朱志敏 袁军法 徐长庆 高绪仁 冉思伟 文文 刘瑞亭 邸利会 马磊 王云才 李天成 刘立 刘良云 陈宁 曹俊兴 孟津 佟海滨 陈绥阳 杨海涛 卫军英 朱艳芳 何应林 李伟 hao zhokzhok yunmu xiaxiaoxue86 qiongjiaoshou yxh3161 zhouguanghui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