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食物元素周期表计划

已有 1474 次阅读 2024-4-27 07:1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你的食物里有什么?一项新的研究工作旨在找出答案

我们食物中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是我们可能对某些成分的健康意义缺乏了解,饮食的现代工业加工和非传统来源食材可能会破坏食物成分多样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还原论的逻辑,应该使用分辨率更高的检测手段,对食物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这就是食物元素周期表计划出笼的基础。其实我们应该有另外一条路线,就是尽量靠近自然的饮食逻辑,尽量多元化饮食,尽量选择传统来源食物,这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健康。当然这也存在代价高昂难以大量普及的问题。

  What’s in your food? A new research effort intends to find out | Science | AAAS图片11.png

人类食用超过30,000种植物种和动物。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太了解它们中含有什么。研究人员只对几百种最常见的食物的分子成分进行了彻底分析,这在我们的营养知识中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本周,食品科学家和活动家在此地会面,推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库,旨在填补这一空白。这个数据库是一个名为“食品元素周期表计划”(PTFI)的项目的一部分,由洛克菲勒基金会牵头,旨在记录食物中发现的大量生物分子,其长期目标是帮助改善农业、营养和健康。

“我们的星球拥有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可食用生物多样性,”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民族植物学家、美国心脏协会(AHA)全球PTFI总监Selena Ahmed在4月24日数据库发布会上说。但是,我们食用的植物、肉类、鱼类和乳制品中的大多数化合物甚至从未被命名,代表了“食物中的暗物质”,Verso Biosciences联合创始人Chi-Ming Chien说,该公司正在协助这项工作。

为了突出食物中令人惊讶的分子多样性,Chien展示了一份藜麦样本的结果。它包含了6000种不同的蛋白质,大多以数字和字母的隐晦字符串命名。“这个平台让我们能够以一种以前根本不可能的方式分析食物的复杂性,”他说。

这项计划除了与AHA合作外,还与大学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已收集了大约500种食物的信息,还有1600多种正在研究中。与以往关注宏观营养素如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成分表不同,新数据库包括了更广泛的化合物信息,包括微量营养素和专门的代谢产物,其中一些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为了收集这些数据,PTFI已与全球20多个研究实验室合作。迄今为止,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其他资助者已经在这项多年努力上投入了超过3000万美元。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显然,种植足够的食物是一个紧迫的优先事项,”食品健康研究所所长、PTFI咨询委员会主席Bruce German说。但他说,农业向少数高产品种的集中,在世界某些地区已经使饮食变得贫乏,并导致了死亡率上升。为了帮助纠正这一点,该计划正将注意力集中在较少为人知的土著食用植物上,这些植物可能更适合当地种植条件,比某些流行的商业作物更有营养。

最终,组织者希望数据库将使研究人员能够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技术生产的食物的营养价值,包括大规模单一栽培和有机农业。它还将追踪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的分子含量。这样的信息可以帮助“以一种对地球有再生能力、公平且有营养的方式养活人们,”洛克菲勒基金会全球食品组合主任John de la Parra说。

除了建立食品成分数据库外,PTFI还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其中一个由纽约植物园的民族植物学家Alex McAlvay领导,正在研究埃塞俄比亚沃洛高地的做法。在那里,农民历史上习惯于在同一块田里播种不同种类的种子混合物,这种做法有助于在干旱和虫害期间防止作物失败。McAlvay表示,这种策略也可能带来健康益处:“当各种作物一起种植、一起收获、一起食用时,它们在营养上似乎是互补的,导致更好的饮食。”他补充说,他希望这样的研究将有助于振兴传统农业并改善商业农业。

哥伦比亚大学的食品系统专家Jess Fanzo(未参与该项目)表示,该计划可能会“将营养[研究]带入21世纪”。她指出,这不仅将帮助培训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而且还将鼓励采用“统一的全球食品分析标准”,这将使得在不同实验室生成的结果成为可能进行比较。

数据库的数据接口向所有人开放,但主要是为研究人员使用而构建的。组织者还计划最终向食品行业开放一个受限制的数据库,Ahmed说,并为农民和消费者制作定制的数据界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1431603.html

上一篇:患有Laron综合征人患年龄有关疾病风险较低
下一篇:支原体如何入侵到细胞内

2 王安良 崔树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