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唾液可能真是一种天然圣水

已有 8662 次阅读 2011-1-18 09:0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内分泌, 天然

关于唾液的说法很多。从现代医学角度,唾液的最基本功能是属于一种消化液,能帮助消化淀粉。当然也有认为可以具有消毒和内分泌功能。

我今天是想说,唾液可能真是一种天然圣水:含氢气水。最近研究发现,口腔中的三百中细菌中有许多类型具有大量产生氢气的作用。考虑到传统医学中把唾液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至少唾液具有治疗皮肤病的作用。甚至对一些非常难治疗的皮肤病都有效果。我的老家有老人用唾液作为止痒水,效果确实非常理想。但这些都似乎没有多少“科学”道理。现在证明口腔细菌具有大量产生氢气的作用,氢气溶解在唾液中,于是唾液就成了含氢气的水。唾液能治疗一些疾病可能是一种机制。

    Abstract

Some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 synthesize hydrogen (H2) by fermentation.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bactericidal factors in human saliva, a large number of bacteria also live in the oral cavity. It has never been shown that oral bacteria also produce H2 or what role H2 might play in the oral cavity. It was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H2 is synthesized in the oral cavity of healthy human subjects, and that its generation is enhanced by the presence of glucose but inhibited by either teeth brushing or sterilization with povidone iodine.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H2-generating bacteria in the oral cavity. The screening of commensal bacteria in the oral cavity revealed that a variety of anaerobic bacteria generate H2. Among them, Klebsiella pneumoniae (K. pneumoniae) generated significantly large amounts of H2 in the presence of glucose. Bi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various proteins in K. pneumoniae are carbonylated under standard culture conditions, and that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the presence of Fe++ and H2O2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carbonylated proteins, particularly when their hydrogenase activity is inhibited by KCN. Inhibition of H2 generation markedly suppresses the growth of K. pneumoniae.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H2 generation and/or the reduc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is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K. pneumoniae in the oral cavity.

Keywords  hydrogen – hydrogenase – oral cavity –  K. pneumoniae

根据《东医宝鉴》记录,在人体之中,有一种自身形成的东西比燕窝和鹿茸更具有营养价值,并且更具有治愈力,尤其对于皮肤病。那就是古人称之为“金津玉液”的唾液。气功之中也要求舌顶上腭地使自身多产生唾液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德国巴伐利亚的一家皮肤病医院,用乳牛的舌头舔病人皮肤,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头皮癣等。前苏联的科学家采用“唾液疗法”对久治不愈的一些顽固性皮肤病也非常成功。    在下也相当长一段时间长了非常奇怪的藓,像乌龟的壳一样,黑色的,很硬很痒,无论用什么药都没有效果,只是用唾液却能够慢慢的好起来,现在已经恢复红嫩的皮肤了。    动物受伤的时候经常舔自己的伤口,人的嘴唇受伤的时候也比其他地方愈合地要快,这些都是唾液的治愈力。唾液被古代人奉之为天然治愈圣水。消化唾液可以润湿食物并帮助形成食团,使得食物更容易吞咽。此外,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糖。因此对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唾液腺还能分泌唾液脂肪酶(一种极为有效的脂肪酶)以消化脂肪。唾液脂肪酶在婴幼儿的消化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的胰腺尚未发育完全,不足以产生足够的胰脂肪酶[2] 唾液还能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可以防止细菌残留在牙上,亦可冲走附着在牙上的食物残渣。[编辑] 消毒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唾液里含有天然的消毒成分,因此人们相信在受伤后舔舐伤口对复原有帮助。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者发现老鼠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名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蛋白质。涂上NGF的伤口要比不做处理的伤口恢复快两倍;因此某些物种的唾液确实有帮助伤口恢复的功效。人类的唾液中目前仍未发现有NGF存在;不过研究者在人类唾液中发现了一些抗菌剂,如IgA、乳铁蛋白、溶菌酶以及过氧化物酶[3]。虽然至今仍未有证据显示舔舐伤口可以消毒,不过在舔舐的过程中一些较大的污染物如灰尘以及病原体可被唾液直接冲走。因此在没有水或其他消毒剂的情况下舔舐仍不失为清洁伤口的好方法。动物的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其中一些是致病菌。一些疾病如疱疹能够通过口腔传播。被动物(包括人类)咬伤一般要用抗生素处理,否则可能会发生败血症。一些近期的研究显示使用鸟类的唾液来检测禽流感要比粪便样本更好[4][编辑] 激素作用唾液中含的味多肽据认为与味蕾的生长有关。由于女性在排卵期雌性激素分泌会增多,雌激素在唾液中又会与某些盐结合产生盐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唾液会显示羊齿状结晶,从而可以准确检测排卵期,非排卵期只有泡状点点。[编辑] 非生理学作用唾液有防雾的功能。潜水员通常会在潜水镜上抹一层薄薄的唾液以防止起雾[5]唾液也是艺术品修复中常用的一种清洗剂,沾上唾液的棉签可用于去除艺术品表面的尘土[6][编辑] 成分唾液产生于唾液腺。唾液的98%都是水,不过其中还含有许多重要物质,包括电解质、黏液、抗菌物质以及多种酶。[7]唾液中一般含有:   水;   电解质: o   2-21 mmol/L 钠离子(低于血浆浓度);o   10-36 mmol/L 钾离子(高于血浆浓度);o   1.2-2.8 mmol/L 钙离子(与血浆浓度相同);o   0.08-0.5 mmol/L 镁离子 o   5-40 mmol/L 氯离子(低于血浆浓度);o   25 mmol/L 碳酸氢根离子(高于血浆浓度);o   1.4-39 mmol/L 磷酸根离子;o   碘(一般高于血浆浓度,但会随着人体碘摄入量变化)。   黏液。黏液中主要含粘多糖与糖蛋白;   杀菌物质(硫氰酸盐,过氧化氢,分泌型IgA);   表皮生长因子,即EGF   多种酶,主要为以下3种: o   α-淀粉酶(EC3.2.1.1);淀粉酶让人在吞咽食物前即可开始消化淀粉。该酶的最适pH值为7.4o   舌脂酶;舌脂酶的最适pH值为4.0左右,因此它要等进入靠近胃的酸性环境后才会开始发挥作用。o   抗菌酶; 溶菌酶; 唾液乳过氧化物酶; 乳铁蛋白[8] 免疫球蛋白A[8]o   富脯氨酸蛋白(辅助牙釉质形成,结合钙离子,杀灭微生物,以及起润滑作用)[8]o   其他含量较少的酶还包括: 唾液酸性磷酸酶A+B N-乙酰-L-丙氨酸酰胺酶; NAD(P)H脱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乙醛脱氢酶3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以及组织激肽释放酶(具体作用未知)[8]    细胞:每毫升唾液中大约含有8百万细胞和5亿细菌。其中细菌的产物(有机酸,胺类化合物,硫醇化合物)有时会使唾液产生臭味。   Opiorphin,一种新发现的止痛物质。[编辑] 分泌唾液的分泌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控制[9][编辑] 每日分泌量學界對健康人每日的唾液分泌量仍存爭議;每日分泌量的估計值從0.751.5有多种説法,不過學界一致認爲睡眠時唾液分泌量會降到極低的水平。對於人類來説,颚下腺分泌的唾液最多,約佔總量的70-75%;其次則是腮腺,分泌量約佔唾液總量的20-25%,其他唾液腺的分泌量較少。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405410.html

上一篇:氢气治疗老年性痴呆
下一篇:Medical Gas Research杂志将要起航

13 杨华磊 吉宗祥 侯成亚 唐常杰 郭桅 熊李虎 丛远新 郑永军 吴国林 毛培宏 王号 杨金波 zhangling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