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再谈开放获取 精选

已有 7376 次阅读 2012-6-11 15:1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office

 

上篇文章谈到开放获取的问题,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对有的不加思考的胡乱反对我想做任何解释,但对一些问题仍值得思考。关于科技文献的收费问题。特别是饶院长的最新资料中,“最近媒体报道,说中国科学论文发表量是世界第二。英国《自然》杂志为了赚钱,近年出版《Nature Communiacation》,《细胞》出版社出版《Cell Reports》,前几年另一国外出版社出版了《Plos One》,这些以版面费牟利的杂志,大量收到中国的投稿,它们不代表中国科学的水平有所提高,仅是低水平论文数量增加而已。”把开放获取这种方式贬低到极端,让人无法接受。关于开放获取杂志,我补充以下几点。

传统的文献出版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免费发表,版权出让,读者支付费用阅读,。另一种就是支付一定费用发表,版权出让,读者支付费用阅读。

和传统的出版相比,开放获取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作者保留版权,支付费用给出版商出版,读者无限免费。总有人觉得作者掏钱发表论文是下作的、类似买文章的行为,似乎只要你出钱,就有人愿意给你发表。这很类似一些“职称”论文、“混学位”论文,让人联想到目前国内的学术“论文交易市场”。从本质上看,确实有这个问题存在,但要知道,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评价方式存在问题,而不是这种出版模式。如果学术评价更加公平,不按照什么论文是否发表来考核学术水平,只根据研究本身的水平,根据少数代表作,根据少量高质量论文,有谁愿意花钱发表一些劣质论文。况且,开放获取杂志也不是没有底线的给钱就发表的末流杂志,对发表的论文有基本的审核标准,象上述饶院长提到的一些杂志,都是很让学术界接受和认可的杂志,而且有的象NC,开放获取不开放获取作者自己决定。开放获取的论文也必须是经过严格的传统同行审稿的发行方式,只是有的杂志选择不对学术水平为依据,这种发行模式把学术水平的评价放在发表后的广大读者,按照道理说,这样更科学更合理。因为少数几个审稿人不可能做到更全面的公平客观。这一方面受到学术水平和专业的限制,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疏忽大意,因为学术水平的判断有时候真的很难判断。

而从作者本身角度看,发表论文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有的为自己的职业生存,有的为完成基金项目,有的为了获得名声和学术地位等等,不一而足。但学术论文发表的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想法告诉给同行或公众,这种目的才是学术论文发表最重要,最基本的目的。按照这个逻辑,只要给作者提供一种服务,那就是给你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把你的研究成果按照规范的模式,一定的科学证据和逻辑分析,也就是达到论文发表的标准。是否有发表价值,你自己定夺。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研究够水平,值得发表。那么就交出版费,给你发表。发表后的结果无非是三个,该论文学术价值非常大,非常值得发表,发表后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作者获得认可、名声和学术地位。这样的论文肯定是值得支付这个费用。另一种可能就是,论文发表后,几乎无任阅读,无任下载。当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这个研究太新太深,没有人能读懂,没有人能理解,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更常见的情况是垃圾论文,确实没有价值,这样的论文显然是投入失败,如果有少数几篇这类文章,对作者也没有太大不好的影响,最多就是浪费了一些发表费用。如果这样的论文非常多,那么可能对作者的学术声誉产生影响了,这样的论文当然不发表为好。其实一篇论文的学术水平,最了解情况的是作者们自己,然后就是小同行们,传统的发行方式因为用少量1-5个不等,多是2个,来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进行判断。而对作者本身的意见和真正懂行的小同行的意见可能忽视。

孙博阳在上篇文章中留言是对开放获取的很好解释:科学家发表文章,最直接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促进了科学的传播。在意的是自己的学术成果的可见性、引用率、和影响力,或者未来的科研合作。开放获取是最符合科学家自己的利益的学术传播形式。从这个角度考虑,科学家为了实现自己发表论文的根本目的,出钱发表理所当然。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出版发行和杂志的保存都是一个费时费钱的活,单靠作者支付几乎不可能。传统的模式本质上是利用少数有价值的论文的学术价值帮助那些没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一起发表。读者为了看到一本杂志中的某一篇论文,而支付购买整本杂志的费用,这对读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到了网络时代,出版发行信息保存和信息传递变的异常便宜,并不因使用次数而增加更多费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放获取,作者支付,读者免费的出版模式应运而生。

其实最早期学术杂志萌芽时期,科学家也是采用类似的作者支付,读者免费的“类开放获取”形式:“17世纪之后,科学家之间悄然兴起信函交流热,借此互递新思想和新发现,它成为主导的发表形式。它也能被用来确立科学发现的时间先后。一般情况下,一封介绍新成果的信函由雇用的“抄写员”誊写数份,分发给其他一些对该课题感兴趣的人。这种小范围的私人通信交流,形成了一所“隐身学院”,也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一种潜在形式。”估计这些写信的科学家要支付给抄写员和邮局一些费用,而读者则是免费阅读的。

灌水论文不是出版方式的问题。其实传统的出版模式也不能避免灌水论文的问题,只要学术功利存在,就必然有这种因为功利而学术灌水的行为,不是因为开放获取才出现。

Cos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es not charge submission fees or page charges. However, authors of accepted manuscripts are given an option to publish their work with open access through payment of an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of $5,000 (£3,035;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581037.html

上一篇:开放获取不是洪水猛兽
下一篇:氢气器官保护液可保护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28 刘桂锋 郭向云 郑永军 蒋磊 郭桅 褚昭明 唐常杰 范鹏贤 王孝养 任胜利 李雷廷 翟自洋 翟保平 王守业 王启云 杨艳明 王春艳 张玉秀 何学锋 许培扬 杨冠骅 麻庭光 crossludo EroControl yu.diligence xchen 宋逸人 mingshideq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