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指导本科生科研的经验和体会 精选

已有 14015 次阅读 2013-10-30 12:57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本科生

《大学生》杂志约稿

本科教育自然是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科研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一部分,虽然也很重要,但由于存在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并不被学校特别重视。另一方面,大学老师对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太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老师们的科研教学任务繁重,没有那么多时间用于指导本科生。另一个原因是本科生在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和时间条件等方面的不足。本人根据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从本科生的特点和指导经验等方面写点个人看法。希望对关心这一话题的学生和老师有一点借鉴意义。

一、本科生和本科教育环境不利于科研能力培养

本人曾经有幸协助导师参与国外本科生科研课题的指导过程,对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本科生有一点认识,在国内有更多次直接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中国学生和美国加拿大学生存在很大区别,美国加拿大的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热情相对比较高,科研素养也比较好,具体来说,语言自然不需要讲,关键是国外的本科学生一般都是发自内心对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有兴趣,学生也比必要局限于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可以跨学校可以跨地区甚至跨国界参与科研活动,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导师所从事的课题有兴趣,兴趣是科研的重要前提,是搞好科研的重要条件。而国内的本科生一般都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目的。另外国外的学生对科研信息掌握的能力比较强,这主要是西方国家在中小学教育中对这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视有关,而国内的本科生这方面往往非常欠缺。具体表现在无法胜任基本的科研信息收集、课题开题基本设计和文献综述等能力。

除了我们的本科生的上述客观特点,国内本科教育系统也不利于本科生开展科研方面的培养,因为在一般的本科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任何科研工作上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可行模式,也没有任何灵活时间用于参与科研活动。

总之,中国的本科学生参与科研不仅存在自身缺陷,而且存在着教育环境的不足。

二、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经历

本人自1998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先后指导过20余位本科生开展第二课堂科研活动。虽然开始阶段由于个人科研能力不足,培养的效果不理想外,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发表学术论文,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和科研素质的目的。下面介绍本人在指导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方面的几次实际经历。

1998年本人刚刚博士毕业,对教学和科研都充满比较高的热情,但所在单位的科研条件十分缺乏,也没有个人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不过单位领导对我积极指导本科生非常认可,专门提供条件和经费支持。我们当时设计的一个课题是根据国外学者发现的一个新现象,认为禁水可以降低动物对氧气毒性的敏感性。我根据国外的这一报道,结合我博士期间的课题,提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限制饮水导致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大量释放,后者引起大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速度下降。为证明这一假说,我自己把文献目录整理好,让学生分头到图书馆把全文文献查找齐全,和学生们一起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经过几次讨论后,大家对我们的假说没有疑义后。设计出实验方案,就是先验证国外研究的结果,然后对动物的脑组织和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进行检测。当然我们也设计了脑血流速度的检测,但苦于缺乏条件没有完成。结果自然没有问题,后来和同学们一起撰写好论文,2001年发表在《中国药理学通报》上。这也是我第一次独立指导学生完成的一个小课题。当时参加这一活动的8位本科生,后来大部分都攻读了各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部分学生后来遇到我说是我把他们领进科研的大门。尽管有恭维成分,但仍不免自喜,也成为我后来坚持重视本科生科研培养的原因之一。我对这次经历的体会是,只要老师愿意付出,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不存在条件的限制。

2005年,我指导2名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由于本人参与行政管理工作,空余时间不够,就邀请几个年轻老师一起参与指导。我们开展的课题是要验证碳酸氢钠碱化血液预防氧中毒的工作。开始我对这个课题的前景预测不足,本来是希望可以做一个大文章,由于后来学生在时间无法保证。最后完成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华航海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上。

2006年后,学校开始招收8年制本科生。和5年制本科生相比较,这些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更高,英语和个方面能力的基础也更好一些。我利用在理论课的机会,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恰好我开始关注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在我的影响下,有许多学生对这一新现象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经常和我一起探讨氢气的科研工作以及对将来应用前景的展望。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同学们利用英语基础较好的特长,尝试写一些观点类英文文章。结果这些学生悟性确实非常高,很快就写出多篇论文,例如07年级的陈晓同学,写了关于乳果糖口服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治疗结肠炎的观点,顺利发表在SCI期刊《医学假说》上发表,这不仅让这些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给他们更多参与科研的自信,提高了参与热情。陈晓同学带领他的师弟一起完成了该课题,在SCI期刊发表了一篇论著。他的师弟翟晓同学在这一思路基础上,提出用乳果糖口服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看法,经过他们共同努力,最近在国际自由基医学官方期刊《自由基生物医学》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他们的这些研究结果还获得多次机会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

三、几点体会

作为导师,首先要放弃功利性思想。目前的中国科研环境充满着功利性思想,指导本科生从效益角度考虑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其实无论那种学生,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的逻辑原则没有区别,都是以提高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为目的的,任何人从事科研工作都必须围绕问题为中心开展。从参与科研的早期就不要以论文和技术为重点,要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设计课题的能力为目标。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培养。中国学生往往重视知识忽视批判性思维,大部分都不敢或不会提出创新性思路。在这方面,我总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阅读文献的技巧,不以文献提供的技术和信息量为标志,只以创新性思路为标志,提高学生快速掌握最新进展的眼光和悟性。经常让学生阅读一些重要文献,并要求他们寻找并提出这些文献存在的缺陷。对一些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要以阅读和分析文献,撰写综述。对一些英文基础好,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适当分配一些中英文文章的审稿任务,可以极大地激励他们开展学术批判的自信心,提出新思路的胆量。

指导学生必须要发挥团队优势。指导研究生需要导师组,指导本科生也需要导师组。我本人由于英文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也比较差,但我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比较好。这主要得宜于一个团队合作。团队并不只是指课题组内的成员,也包括学校内其他专业甚至国外的同行。当我们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时,例如实验技术方面,需要这方面的老师协助,我会尽量寻找到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帮助。英文论文写作方面,我们学校出版社的英文编辑和英语教研室的老师都会给我们非常热情的帮助。

学生们的成长是衡量导师水平的最有效指标,学生们的成绩是导师最欣慰的礼物,学生们的成就是导师最渴望的梦想。作为一个普通导师,我的能力仍有待于提高,指导学生的经验尚有待丰富,但我热爱我作为导师的工作,感谢我曾经指导过的学生,也感谢那些在背后给我们众多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737385.html

上一篇:氢气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价值
下一篇:《自然》关注医学成像

22 许培扬 张南希 罗朋峰 李宇斌 李盟盟 张文增 褚昭明 许有瑞 罗帆 陈凤凤 张军鹏 唐小卿 唐凌峰 梁洪泽 杨金波 zhangling biofans hainanchen neilchau dongxuanmin happyspoon dai6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2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