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健康食谱

已有 9095 次阅读 2015-11-22 07:2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这也很显然,老虎狮子好吃肉,兔子山羊吃草,熊猫好吃竹子。人类作为杂食动物,吃什么最健康,可能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前面有学者研究发现,减少脂肪摄取减肥效果不理想,估计也是因人而异,研究中效果会淹没在统计学平均数中。有人提出地中海饮食最健康,也同样的道理。本研究中就发现有人吃香蕉血糖会暴增,有人吃番茄会有同样结果,这些都是地中海饮食的主要食材,但对少数人是不健康饮食。因此,真正饮食健康也必须走个性化精准化的道路。

关于该研究,可以看看这个视频摘要,比较精彩。

http://v.qq.com/boke/page/l/0/7/l0173kl90f7.html 

   最新来自以色列科学家发表在《细胞》上的论文告诉我们,过去我们许多关于健康饮食的建议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只根据食品的热量进行血糖估计,其实每个人对不同的食物的代谢吸收模式可能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有符合自身条件的健康食谱,并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健康食谱。如何确定适合个人的健康食谱,才是获得健康的最合理方法。看来医学要精准,饮食习惯也要精准化了。


为什么按照医生或者营养师推荐的健康饮食原则,可许多人血糖状况却并没有改善?为什么有的患者随便吃冰激凌、巧克力,血糖却控制的很好,有的患者却不能碰那些食物?作为一名高血糖患者,你想不想拥有这样一个软件,只要你输入几项生理指标,它就会告诉你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以色列科学家可帮你实现梦想。


近期以色列一项关于血糖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即使吃一样的食物,每个人身体对食物的反应并不相同。这项研究20151119日刊登在《细胞》上,研究表明只有个性化饮食才真正健康。

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肝硬化等有着密切联系,在连续血糖仪帮助下,我们很容易掌握血糖水平,但却很难控制它。

1981年,加拿大临床内科医生Jenkins等提出GI的概念,此后一直作为医生和营养专家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的指标。现在这一理念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血糖指数”(GI)的含义是,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等量葡萄糖相比,在餐后2小时引起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百分比值,GI就是一种食物的升血糖能力。我们一直认为,餐后血糖水平完全取决于食物的内在属性。GI值越高对你的血糖控制越不利。Weizmann科学研究所Eran SegalEran Elinav带领下研究发现,GI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状况,并不能根据食物本身确定GI,这完全颠覆了过去科学家对GI的认识。

研究募集了800名志愿者,通过健康调查问卷、测量身体参数、血液检测、血糖监测、粪便采样、app记录生活方式以及食物摄取情况(共记录了46898顿饭),希望能够了解血糖水平与以上参数之间的关系。

将数据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软件能通过这些数据自我‘学习’掌握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年龄和BMI指数与餐后血糖水平有较大相关性。数据还显示,食用同一种食物,不同的人餐后血糖存在巨大差异。或者说发现过去的食物GI概念完全是错误的。

Segal说:“多数饮食建议都基于GI分类体系,但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很大个体差异。在某些情况下,不同个体对同一种食物有完全相反的反应,这是GI体系存在的巨大缺陷。”

Elinav说:“如此大规模的试验让我们认识到,过去的饮食指导原则如此不靠谱。”

文章中有让人感到吃惊的个案。如445号和644号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完全相反。445号吃饼干后血糖保持稳定,但吃香蕉后血糖会突然升高。644号恰恰相反,吃饼干后血糖飙升,吃香蕉不影响血糖水平。极端例子生动地说明,对食物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根据食物GI不能作为饮食建议原则。

经过学习800名数据后,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预测食物对人体血糖水平的影响吗?SegalElinav小组先用100人进行了验证,结果预言全部得到验证。随后对26人小组开展了双盲随机实验。一组有12名,使用Segal团队研发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饮食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对照组有14名,采用医生和营养专家建议的饮食。最终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准确预测(83.3%)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预测结果优于传统(57.1%)方法。利用该方法干预饮食,可在短期内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接受Sciencedaily采访时,Segal说到:“看到数据后,我想也许我们对肥胖和糖尿病流行认识是错误的。医生一直认为自己没错,治疗效果不好是因为患者不遵守遵医。也许患者真在遵医嘱,只不过是医嘱本身存在错误。营养师和医生也知道,患者对同一种食物有不同反应。通过数据看到,给不同患者同一种建议并不可行。”

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从研究数据看,目前机器学习算法不能做到100%精准。Segal创办的公司DayTwo已在以色列开张,正在打算将该技术商业化。Segal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开发成app软件,每个糖尿病患者手机里都可以安装。按照要求输入个人生理指标(BMI、血液生化指标、健康状况、肠道菌群数据等),在吃饭前把我们想要吃的食物输入app,然后它会告诉我们吃这种食物之后血糖的变化情况。或者更加直接,它会根据你近期的生理指标,直接推荐食物给你,然后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吃的。

一位前期糖尿病的肥胖中年女性曾在生活中尝试一系列饮食方案,都没有成功,她了解到自己选择的所谓“健康”饮食方案,实际上正是导致健康问题的根源。吃西红柿后她的血糖水平迅速上升,参加研究这周她多次食用西红柿。对她而言,个体化定制饮食不能纳入西红柿,反而要加入一些食品,这些食品许多人会认为不健康,但却有利于她的健康。过去没有人有办法为她提供这样个体化饮食建议。

这个研究思路其实也没有什么稀奇,获得的结论似乎也没有那么雷人,因为精准医学和个性化的概念早就深入人心,精准饮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能从血糖这个角度,采用大数据的模式,并结合机器学习,肠道菌群等新概念。《细胞》发表论文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这是典型的一种将简单问题弄复杂的研究模式,不过以色列科学家不仅将简单问题弄复杂,而且根据这个弄复杂的简单问题,建立了优化糖尿病患者饮食技术方案。按照这个思路,是否有其它研究课题,例如健身运动,有的人适合走路,有的人适合静坐,有的人适合相对剧烈的运动,获得的健康收益有个体差异,可以研究。在比如饮食搭配,现在只针对一种食物的后果,是否存在饮食搭配的影响。显然这在我们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很大的影响,但研究证据很少。再比如血压的控制,使用不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血压波动性的控制等。

PIIS0092867415014816.pdf

讨论氢气医学问题,欢迎关注作者本人氢气医学公众号 氢思语 (hydrogen_thinker)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937368.html

上一篇:给植物通电怎么样?
下一篇:为什么产气多的食物有利于健康

38 徐令予 陆玲 陈敬朴 谢平 汪育才 孙磊 蔡小宁 刘立 李宇斌 刘广明 赵晶亮 张云扬 姚小鸥 史仍飞 杨正瓴 陈南晖 汪晓军 赵凤光 陈理 谢蜀生 王春艳 王桂颖 李土荣 白龙亮 段石松 叶周恒 郑永军 ddsers zjzhaokeqin shenlu biofans zhyzh niming007 nm mpywang Allanmu aliala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