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博士生学术之道:Many things from one

已有 7036 次阅读 2011-4-12 23:36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学术, 科学研究

    老实说,我是没有资格谈学术之道这么高尚又深奥的话题的。但作为为人师的所谓导师,总得教教自己的研究生一点学术之道吧!就算是胡说八道误人子弟了,也算是尽心尽责啦!

  今天上午举行了实验室全体博士研究生年度研究计划报告会,作为会议的开场白,我又忍不住说了几句学术之道,其实是歪解老祖宗老子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要兴致勃勃地开讲时,突然发现下面还坐着一位外国留学生。我问老外能否听懂中文,他说能听懂一点点。但我想老外虽然能听懂一点点中文,但要听懂并理解老祖宗那句玄而又玄的话应该是不大可能的,情急之下,在骗骗他(PPT)上敲出四个英文单词,告诉他我讲的是:Many things from one,算是也照顾了国际友人。

  科学研究是干什么的?科学研究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规律和事实,探索未知领域的。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求真,也就是追求真理,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世界的本源。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世界的本源可以说就是老子说的“道”,因为“道”就是道理,就是终极,“道就是到底,到了底儿了就是道!”

  所以也可以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寻“道”的过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到“道”。

  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工作和目标是什么?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最终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如何开展科学研究或者说如何寻“道”?老子告诉我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转告老外:Many things from one。先掌握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道(相关基础、方法、前人工作等),再确定一个选题(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意义重大、切实可行的科学问题),然后攻克一个个难关,解决一个个问题,实现一项项创新,发表一篇篇论文,最终发展或创造一个新的“道”。

  如何确保科学研究工作卓有成效?Many things from one。做了很多事,都为科研计。动了很多脑,专注一个题。恋人工作终会有,免费午餐从来无。日本地震我不知,卡扎菲命运我不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如何证明研究生找到了“道”?将老子的话来一个逆过程,对你所做的many things来一个九九归一,归纳、总结、提炼成一个“道”,再将此“道”减去你开始研究工作时所基于的“道”,余数就是你找到的“道”,余数越大,你的学术贡献就越大,余数为零,创新为零。用英语来表达这个逆过程,叫做Many things form one。注意此处是form,不是from。越是大道,越能Many things form one,越能凝炼归一,如爱因斯坦贡献的两个大道:“质能关系”和“光电效应”,后人再在其基础上所发展的道,就可能不是一句话,至少不是四个字所能概括的了。如果你做的事情没法总结,没法提炼,或者总结提炼后等于零,那就说明你还没有悟到道。

  可以说,博士研究生从着手科学研究到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是一个From many things from one to many things form one”的过程:开始于一个问题一个目标,终结于一个解决一个实现,归并于一个道一篇博士学位论文。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2323-432498.html

上一篇:培养学术境界:攀龙附凤读文献
下一篇:研究生:男生擅找,女生愿做

18 陈安 袁贤讯 刘全慧 汪梦雅 段明 吴锦宇 罗汉江 杨月琴 孙静宇 张玉淑 刘洋 肖重发 唐小卿 褚昭明 陈齐风 liguoshuai lixuke2005 windy326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