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华
鼓励正确的独立思考是必要的 精选
2009-12-25 17:04
阅读:15239
标签:研究生教育, 独立思考

鼓励正确的独立思考是必要的

(王德华)

今天读到王鸿飞老师的文章,少一些独立思考也许更好,文章的内容和道理,如果细读和理解的话,对研究生和年轻学者会很有启发的。但是要是没有理解,就会误读 (希望我没有误读)。谈点心得和认识吧。

老师文章中,字面上理解他所说的独立思考,应该定义为“异想天开”,是指那些学生还没有入门,完全是个门外汉,水还没喝几口,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科研,所以“对他们来讲,独立思考是拒绝接受正确的科学结论和研究经验的良方利药”, “也是用来反抗导师的有效武器”。

 

我们提倡和鼓励的独立思考,是建立在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和理论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对前人的工作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价之后,根据自己学科领域中还存在的问题,不受框框束缚,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去做些重复性工作。如果学科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方法学的问题,要么思考另辟蹊径,要么现存的方法的基础上去发展;如果是还没有被发现的科学问题,由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发现和提出了出来,也许就是个好问题。每个人的大脑是不同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背景是不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才要求集思广益。我们提倡和鼓励独立思考,是一种正确的思维训练,不希望我们的研究生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人云亦云,做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

 

如果盲信: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文献上说的都是对的,课本上说的都是对的,专家说的都是对的,权威说的都是对的,….这样一味盲从,那问题可不就大了。现实中,确实有些学生的思维就是这样的,要是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会回答:文献上说的,那一个教授说的,那一个外宾说的… …。当然,我们不是鼓励盲目地无理智地全盘否定,一切老子为大的思想。学术上谦虚谨慎是需要的,但是无理性地盲从是不可取的。

 

所以,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和熟悉一个领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做出有一定创新的工作,是合适的。将不同的领域或分支学科能有机结合起来,有时候是需要一定的魄力和独立思维的,我们一直鼓励的交叉学科,也是基于这方面的一些考虑,学科交叉希望是强强联手。

 

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但是研究生要忌讳:

这山望着那山高,眼高手低,这不是独立思考。

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井底之蛙,这不是独立思考。

眼光短浅,武断否定,蛮横粗野,这更不是独立思考。

 

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理性的思维对待独立思考。

 

这是我的理解。

 

(王德华 200912.25 随感)

补充:我在王鸿飞老师的博文下评论:

---

“王老师在偷换概念呢,咱们鼓励的独立思考可不是您说的这样啊。那是无知者无畏。”
         王老师回复:”怎么鼓励大概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被怎么运用。“

----

这点我赞成,实践最重要。别看说的好,关键是要做的好。 

__

Nightreading 说:

‘要做的好,首先要思考好,最重要的是说好,写好。’

____

吕喆老师说:

‘拒绝妄想,鼓励多想。’

__

武际可老师说:

‘独立思考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追求与别人或已有的结论不同。独立思考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动脑筋,真正通过自己的思考才接受。对别人的结论经过认真思考接受了,也是独立思考。对别人的结论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还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反对的是思想懒汉,捡拾现成结论,人云亦云。’

相关专题:少一些“独立思考”更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57-28138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