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如果个别研究生有这个私念的话,妥吗? 精选

已有 9927 次阅读 2010-2-2 01:23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教育

如果个别研究生有这个私念的话,妥吗?

(王德华)

 

经常听到导师们在谈论自己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些还真是感觉很头疼。

 

有些研究生(博士生为多)在学期间工作十分努力,很快就有文章发表,好些还发表了很不错的文章,满足了所在单位申请学位的要求。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可是让部分导师为难的就是由于这件可喜的事情产生的后续事情。

 

尽管我们强调研究生不是以学位为目的,要以能力和素养为目的,但作为研究生首先把获得学位作为第一目标,这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一旦满足了学位要求后,心理压力就没有了,会有两种情况:1)有的学生就放慢了脚步,慢慢走到了毕业的那段时间;2)有的学生还是一直很努力,由于没有了心理压力,工作得更欢了,进步也更快了。但两种学生都让导师比较为难,第一种不用解释;至于第二种,主要是尽管进展快,但学生不再着急写文章。

 

这部分研究生(少部分)估计是自己心里有个小算盘。自己已经可以获得学位了,这样第一件事情解决了。那么第二件事情就是工作后的职称晋升问题。按现行的政策,一般博士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定级为助理研究员(讲师)。如果要晋升高级职称,按照常规是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从上一个晋级后发表的论文。所以,有些学生可能就会采取留着保险的方法,等到了新单位后再发,这样即使新单位没有科研条件,也是可以满足晋升副高的条件(这里要提醒:有些师生之争就是由于研究生到了新单位发表博士期间的论文时,署名和单位都是新单位了。这是违反学术规范的!)(另特别说明:这里只是根据导师之间的闲聊猜测的,有点小人之心!)。如果真存在这种情况的话,我想说几句(有些人特烦这种口气,对不住。我还是说我自己的学生吧)。

 

作为年轻学者,如果你真是想这样做的话,下面的一些情况还是需要留意的:

 

1.      申请基金会遇到瓶颈,只有一篇两篇的文章,很难说明你的工作进展情况。作为年轻学者,如果在几年内没有论文发表,是要引起一些质疑的。

2.      到了新单位会有新的工作,不会是很轻松的,这样的话很可能你对以前获得的数据就顾不上了。还有些学生可能改变了原来的研究方向,那就更麻烦了。如果是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自己会感到很被动,很为难,很内疚。

3.      评阅项目申请书的时候(甚至是职称晋升的时候,或是申请奖项的时候),评审人很关注的是你到了新的单位后,自己独立完成了哪些工作。如果有了新的工作,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能力,这是实力。

4.      博士期间或博后期间的工作,是自己发展的一个基础,反映了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受到的训练程度。所以,如果有很好的产出,将来自然会有好的结局。

 

我自己的学生中,我觉得各种情况似乎都存在,到底哪种划算呢?自然是发表论文多的和早发表的、不留储备的学生最划算,事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尽快将博士期间的工作发表出来,尽快开展新的工作并发表新的论文,无论申请基金还是职称晋升都是比较顺利的。这是一笔实实在在的个人发展经济账,要好好算的。

 

不发表就死亡,是很有意味的一句话。但是有些人似乎就是喜欢去品尝各种味道,虽然听说味道并不好,非要自己体验一把不可。如果喜欢,也不错,丰富人生嘛。可往往听到的是悔恨、抱怨和对自己的不满,如果是这样,何苦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57-291982.html

上一篇:还是忍不住要夸夸学生
下一篇:研究生要学会追问

24 艾云灿 尚松浩 罗帆 马中良 王号 曹聪 吴飞鹏 刘全生 杨顺楷 陈武峰 刘立 刘颖彪 朱教君 吕喆 黄晓磊 苗元华 李志俊 蔣勁松 李学宽 高建国 钟卫 pkuzeal zhaowanfu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