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跟研究生聊专业与敬业

已有 5832 次阅读 2013-3-9 09:28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教育, 专业与敬业

聊聊专业与敬业

(王德华)

 

888,三八妇女劳动节。

开完组会看日历,意识到是妇女节的日子。给研究组发邮件“祝我们组的女科学家们节日快乐,感谢她们对我们研究组的贡献和劳动!”估计是“女科学家”这个头衔“吓住”了一些女同学,赶紧说自己“顶多也就是个科研工作者”。按照中国习惯“科学家”与“科学工作者、科研人员”含义是不同的,如“大家”。有学者说科学家就是 Scienctist,称“家”没有问题的,所以年轻人可以称为青年女科学家 Young scientist,动物学家 Zoologist, 生态学家Ecologist, 生理学家 Physiologist,等等。

不讨论这个。

 

周五跟学生交流,末了学生问对她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不知怎地就聊到了专业和敬业的问题。

 

研究生是做学术研究的,必须要敬业,一定要做到专业。

做到敬业,自然是喜欢、热爱,感到有趣,工作和学习很开心。努力工作,保质保量,认真负责。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不需要监督,不需要外力,完全是自愿。

要做到专业,必须花费大力气,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精通和熟练,不守旧,有创新。要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知识上的专业,需要积、积累、再积累;技能上的专业,需要实践、实践、再实践。专业思维,需要训练、训练、再训练。

 

科学研究,不是朝九晚五,不是悠闲自在,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科学研究是一种连续,一种坚持。

科学研究,不能等,不能靠,不能拖,不能回避,不能投机取巧。科学研究是一种实践,一种状态,一种期待,一种挑战。

 

有些人工作很努力,学习很刻苦,可谓兢兢业业,似乎做到了敬业。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思维欠缺,所以做不到专业。做不到专业的人,越敬业,越让人担心。只管低头拉车,从不抬头望路。这样的学生,导师很累。科学研究,失去了独立思维,缺失专业技能,一定是做不出好研究的。

 

有些人学术思想很好,思维活跃,直觉灵敏,很容易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但说得多,做得少。遇到困难就退却,遇到挫折就放弃。虽说很专业,但做不到敬业,舍不得自己的汗水,总幻想天上掉馅饼,总是寄希望于明天,喜欢拖、靠、等。科学研究,做不到敬业,有好点子也不一定做出好结果。具备好条件,也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

 

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就是训练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思维,培养自己的敬业思想。

作为研究生,怎样才是敬业?说几句怎么是不敬业吧,如:上课被动、打瞌睡、重视分数、不(喜欢)看专业书籍和文献。一天天、一年年,很多事情都没有按时完成,很多计划都没有实现,很多想法都没有实施…… 学期和年终写总结的时候,突然发现有那么多应该做的事情而没去做,应该做好的事情而很多是忙于应付,没有质量。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这自然就没有做到敬业。

 

怎样才是专业呢?成为你的领域内的专家,就要达到专业。举个简单例子:作为生理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摸索实验技术阶段,只取一只动物的材料,反复做,是可以的。技术逐渐熟练后,不能今天一只,明天一只,后天再一只。要有专业思想,做事情要专业,如可以取两组动物,一组处理,一组对照,样本数符合生物统计学要求,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方法,测定相关的参数指标。做出结果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按专业标准作出图表,获得科学的结论,这就是专业。如果在自己所在研究集体工作的基础上,在自己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在与导师和研究集体成员认真讨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点子,按照专业要求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统计结果,撰写论文,发表论文。能力长进了,获得了学位,这样研究生阶段就结束了。到站下车,准备重新上路。

 

不阅读专业书籍,不善于总结,对专业文献没有总结归纳的能力,没有专业视野,对自己的领域一头雾水,分不清东南西北,这样不可能做到专业。所以,很多专家不是专家,就是这个道理。说专家只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才是专家,也是这个道理。这么简单的道理,社会上却总是装糊涂,万金油专家满天飞。

 

一个学者,一定要做到专业。年轻学者,更要有做到专业的追求。专业是无止境的,是实时更新的。

 

那么,能够发表CNS论文,是不是就可以说专业了呢?我说不一定,您说呢?

 

先唠叨这些。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57-668588.html

上一篇:随感:一稿多投和学习雷锋
下一篇:研究生如何做到专业?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史

12 张海霞 刘立 李伟钢 张骥 武夷山 曹聪 李宇斌 徐大彬 吴锦宇 蒋永华 徐萌萌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