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法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xuxia126

博文

真是“蜱(虫子)”惹的祸?

已有 4161 次阅读 2010-9-9 23:36 |个人分类:事事关心|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网上在传播着河南商城一些人被蜱叮咬致死的消息,中央电视台也制作了“都是蜱虫惹的祸”的节目,就连学校的宣传部门,也在采访相关专家,打算进行一些宣传。

这样的传播,其实只是放大了蜱叮咬致病的后果,引起了人们对蜱的恐慌而已。

先生一直在做寄生虫病学的研究,几乎每年都会带学生下乡捉蜱,养蜱,做科学实验。我耳濡目染,也间接了解一些蜱及蜱传性疾病的知识,不认为蜱传性疾病有多么可怕。

前年在湖北随州也曾发现了蜱传性疾病无形体(动物疾病学界称之为无浆体)病,病人死亡的原因并不是这种病无法治疗,而是误诊。人医因为对动物性疾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认识有限,而一些蜱传性疾病因为其初期的症状和一些常见的基本相似,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其实蜱和蚊子、苍蝇、跳蚤等一样,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等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之一而已。为了减少被蜱叮咬的机会,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如在野外旅游或者考察及其工作需采取防止虫子叮咬的措施一样,尽量减少将身体暴露在外面的机会,喷洒或涂抹一些防虫药剂,或者在发现被虫子叮咬后及时采取措施,如出现发热症状就诊时要告知医生被虫子叮咬的经历,就可以避免被误诊。

对民众进行一些科普教育,像防蚊子一样防虫子;可以减少蜱传性疾病的发生;对特定地区的人医进行蜱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培训,及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完全可以避免人因为蜱传性疾病死亡的后果。

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丘陵山地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平原地区的人们没有必要恐慌。其对生活的地域和温度条件有较严格的要求。并不是什么地方什么环境都有蜱生存。所以,既要对蜱活动区域的群众进行防蜱叮咬的宣传,又要防止一些根本没有蜱生存的地域的医院利用人们对蜱传性疾病的恐慌进行过度医疗!同时也要注意:对于蜱传播的疾病,并不仅限于现在报道的无形体,对于其他的蜱传性疾病,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防止出现新的误诊!

应建立人医和兽医之间的交流机制,在国家层面重视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打破学科交流的障碍和偏见,是从禽流感、猪流感(甲型H1N1)、到现在的的蜱传性疾病,应该已经给我们带来足够的教训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1287-361381.html

上一篇:邓正来先生印象
下一篇:阳台上长了一棵西瓜

7 朱志敏 曹聪 丁甜 黄晓磊 尤明庆 唐常杰 唐敬平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