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时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liangzhu

博文

对发展的一点感想

已有 3017 次阅读 2012-9-14 19:48 |个人分类:一点想法|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管理, 中国, 发展, 技术, 荷兰

    本周二,一批来自荷兰屯特大学的研究生(master)来所交流,由于需要一对一交流,所以需要很多所里的学生。对于这种事情,我从来都是踊跃参加的。这批学生,总共有24个,将会在中国呆3周,会到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的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如联想,华为等,因为他们是电子工程学院的)参观交流,当然也会去一些旅游景点。他们来中国是做一个学习旅行(Study Tour),听他们的中方联系人说,这种旅行在荷兰很必要。全程每人大概花费7千欧元。顺便插一句,刚开始听成7万欧元,后来怎么想都不对,仔细想想原来这帮荷兰人喜欢把7千说成seventy hundred,而中国学生则会说成seven thousand,不是有现成的thousand可用嘛!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根据百元大钞的张数来读数字的,谁知道呢,呵呵。这些钱都是自己赚的和从公司拉赞助凑得的,而拉赞助的方式也非常简单,他们人手一本小册子,你要做广告是吧,给钱~!
    我主要和他们交流了文化,消费水平,工资水平和一些观念。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帮人来中国也正是想发现中国在经济腾飞和科技发展方面的秘密的!所以和他们交流起这些,他们特别带劲!中午和他们吃了一顿午饭,旁边坐个带队的老师(professor),50岁左右,很高,很健谈。自我介绍的时候会伸出双手和你握手,我很自然地把手伸了过去和他握手,只是他这样的动作把他边上的一位中国女生吓着了,因为在中国很少有人和女士握手还这样平行地伸出双手的。他的英文非常好,我问他做什么的,他说是IC制造(集成电路制造),附加了一句说和设计是不同的。然后我说现在集成电路的工艺是不是快到极限了,人家来了句很有哲理的话:nothing has a limit. 补充了一句,在硅片上生产集成电路也许受原子间距离的限制,但是人们总可以寻找别的方法。我说比如和生物技术结合?(by the way,他们学校的化学工程是世界第二的,纳米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学都是世界领先的),他说是的。然后,我问了句,您认为荷兰这么小的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发达,那儿的人的生活压力会很小。然后他老人家就放下了手中的筷子,任凭桌上的菜一圈又一圈地转到他老人家面前也不管,对我做了一番长长的解释。我则一边听,一边吃(那天由于前两节有课,起晚了,早饭没吃 ),时不时总结一两句。他的主要论点是:他们国家小啊,只有一个名族,一种文化,很专一。也是因为小,什么东西都好统一,造几条贯穿南北东西的公路也不会花多少钱,因此造的公路质量会很好,同样他说,在他们国家人们吃的蔬菜质量很好,自行车的质量非常好(因为荷兰人特别注意环保,人均两辆,所以他会提到自行车),房子的质量好,奶粉的质量好,没有地沟油,没有三聚氰胺……这货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谈到压力问题,他说,有点压力还是好的,我想说的是,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哟~ 我最后给他来了一句总结:small is beautiful.然后,我就吃好了,他们送了我们每人一小袋荷兰的威化饼,tastes good.
    我觉得,从这次交流中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整理的。他们这种活动的性质和意义,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新的东西。首先,他们能够要求学生做这样一件事情,而且为他们提供启动的条件(校方的支持,社会环境的支持,如给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打工可以赚到足够的钱,公司的赞助等等),使这样的学习旅行成为一门必修课以开拓他们的眼界,真的是中国大多数学生没法享受的。然后,他们的一些思维观念,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交流,当他们处于一种新环境时给他们带来的思考以及思考后与我们的交流,我相信这些对我们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即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与我交流最多的Roelof,是一位23岁的荷兰小帅锅,今年刚好研一,做集成电路设计。他对我讲,他们国家很少有人去从事工业生产,有些人在温室里种蔬菜花卉,大多数人从事第三产业,而且女性不喜欢从事工程(engineering),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工程的课程难学。平时生活压力很小,很喜欢在学校的自由生活,假期会到地中海海边度假。在他看来,生活是那么地丰富多彩,自由快乐!
    有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一个小国家能治理的如此之好,他们的人那么少(没有北京市多),怎么就能有如此发达的科技和舒适的生活空间? 我想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小而专本身也许是个优势,参与的力量太多反而会减缓前进的速度。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4028-612799.html

上一篇:为国家之富强而科研!——听自动化所王东琳所长报告
下一篇:从小做起

4 刘旭霞 朱晓刚 陈筝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