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eefloating 天平的常态是失衡,天平的理想是平衡,我摇摆着,追求...

博文

《感动驱动》------归去来兮&读居里夫人有感 精选

已有 6450 次阅读 2011-2-6 22:17 |个人分类:生命驱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居里夫人, 归去来兮

   

虽然从9月份开始戒掉科学网,但是工作并没有明显进展,不管我怎么给自己制定强制性计划,事情总是要拖到Deadline的时间才能完成,忙忙乱乱,time and money consuming若是没有deadline的工作,那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还是调整心态,重新做人,努力把事情都整出点思考和意义来。

 

这两天翻看了居里夫人相关的书,思考这样一个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女人。我想知道什么才是一个女科研工作者的理想状态?

 

有家庭,有事业,有爱情,有友情,温柔,激情,坚定,睿智,敏感而不脆弱,美貌而不奢华,如果她没有那偶然的不幸和时代的桎梏摧残,她就是所有女科研工作者愿意复制典范。

 

可惜很多是她所特有的东西,比方说,她的美丽不能人所共有,她的爱情不能人所共有,她的聪慧和运气也不能人所共有……

 

那么我们还可以有什么?

 

1.工作状态

一个人做学习工作的最佳状态是魂牵梦绕,不需要强制性计划,不需要deadline,每天都是deadline。居里夫人可以长期处于这样状态,所以她能够有所成就。

 

这种状态我也有过,可惜总是那么的短暂,虽然那种热情,向上,兴奋,沉静,充实、喜悦的感觉让我片刻间感到自豪,但更让我长时间中感到负疚。

 

如何能够维持这种状态?这是我想知道的。小孩子玩玩具的时候都有这个状态,只是渐渐被磨没了。对事物的喜爱和热情,是一个人得以维持向上所必须的。

 

也许需要很好很好的环境去培养。

 

2.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心:

 

居里夫人认为把小孩子关在空气不好的课堂里,要他们耗去很多没有效果的上课钟点是野蛮的。她要伊雷娜学得很少,而且学得很好。她和她的教授朋友们产生了一种教育合作计划,把那些有大才大智的人聚集在一起,实施了两年。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对于教育,Its better to light th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家长不能把书或者各种兴趣班扔给孩子,就以为自己尽到了责任,而应该去思考。也不应该骂完奥数,骂孔子,而应该去小心翼翼但坚定不移地实践。

 

我觉得王永晖老师提倡的再次呼吁科学家关注---四级教育就是在努力思考如何实践教育。他认为他有工作能做,这就是他的思想行动更高的体现。

 

3.爱:一个人既然可以爱科学,那他(她)一定也会爱人,一样的自然而强烈。我小时候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配得上他(她)的爱,这辈子就可惜了。可惜好像人都挺可惜的。

 

居里夫人有爱,所以我觉得她也就不可惜不可怜了。如果大家认为居里夫人的爱情纯属偶然,那么至少她的爱自然而强烈,是应该肯定和羡慕的。

 

爱是不讲条件的,讲的是感觉。可惜感觉是有条件的。被LV包和化妆品教育长大的女人,是不会看着科学家眼中的灵光闪动而充满爱的感觉的,她们会以为只有钻戒和豪宅才是爱的体现。也许其实她原本并不真的觉得需要,只是她已经被社会的种种大惊小怪吓坏了,以为她们必须这样需要。这就像小孩子,怎么会知道钱重要,这又没有写进基因,不过是因为大人对于钱大惊小怪的吓大了。

 

所以可惜可怜的是我们的科学人,根本没把自己做好。既然没有能力把“爱nerd”写进基因,就应该把“爱nerd”作为荣耀。如果人人都爱杨振宁、薛定谔、爱因斯坦,进而人人都想成为杨振宁,薛定谔,爱因斯坦,又有什么不好的。

 

我觉得思考是有必要的,至少也许可能将来对于孩子们是有点作用。

居里夫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659-410735.html

上一篇:《心路行程(〇)》------SEE YOU 科学网
下一篇:《心路行程》------明天开车去北京

22 陈安 徐磊 张钫 李小文 吕喆 刘进平 陈绥阳 刘立 黄锦芳 方红 罗帆 曾泳春 丛远新 许浚远 孔晓飞 王修慧 陈湘明 黎在珣 秦川 刘钢 opticssim zengf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