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国际问题与公域

已有 2248 次阅读 2013-7-4 12: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国际

哈佛大学Stephen M. Walt就社会科学家以及社会科学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写的一篇材料,虽然主要涉及到的是社会问题,但是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一些观点还是值得借鉴和学习。

很多社会科学家愿意相信自己的知识能够有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他们会倾向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学者们可以生产出有用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传播给他们的学生和广大的公众以及政客们。学生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工作也会对这些知识“趋之如骛”,政客和公众则迫切地需要知道专家们如何说。虽然社会科学家不是全能的,但是他们的科学研究过程和学术的核心价值还是可以就全球性的一些问题发挥有价值的作用。但是也有一种广为传播的感觉,即全球性问题的学术研究其实践价值有所下降。以前的政客会批判说“学术著作和政策制定者间不相关,它们被囿于学术研讨的小圈子里”。确实,“学者们更关注自身,对现实世界关注不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小,数据的采集也越来越抽象。”因而在国际问题上,人们也在呼吁“弥合”象牙塔和政策共同体之间的“代沟”问题。但是参与政策制定或者公共活动的专家有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以及在组织中的位置。

但是本文首先探讨了学者对公共问题的独特贡献,然后分析了为什么会存在着不断扩大的代沟,随后提出了一些学者们积极进入公域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需要进行的变革。

为什么学术研究具有价值?

在这方面至少有三种独特的贡献。第一,数字革命虽然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但是人们并不能直接获取各种数据。即使是可以获得这些数据,人们也难以把它放入恰当的情境中或者体会其意义。因而社会科学家在这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提出有益的结论。第二,一个独立的学术共同体是促使公众理解关键信息的必要因素。政府喜欢政治方面的信息,而我们对外界世界的了解基本来源于政府的信息,同时政府也会控制公众从外部获取信息。而独立的学术共同体不依赖于政府支持和政府的经费,他们可以做一些信息披露的工作。第三,学术领域还有助于融合政治分歧。因为学术领域内,无论多么紧张的辩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证据,通过把这些准则引入到公域中,有助于恢复政治上的谦恭。

为什么存在着代沟呢?

作者认为,导致象牙塔和政策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是政治和学术的议程设定不一样,且二者运行的动机和限制因素也不同。不过理论与实践之间代沟的不断扩大也反应了学术的专业化以及学术领域存在的准则和激励措施。学术领域的人员职位的晋升依赖于同行评议以及他们对学术的贡献。年轻一代也特别谨慎地注意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发表博文或者科普文章方面。专业化也促使学者们使用专业的术语和方法论,因为这些是非学术专业人员所缺少且难以理解的。学者的价值在于,他们是否解决了重要的问题?是否提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法?他们的经验性理论是否有信度?以及是否阐述倾斜且具有易获得性,也就是能达到最广泛的公众?如果这些专业知识知识隶属于他们自己的圈子或领域,其效果难以最大化。

参与的困境

一开始,在政府部门谋求职位对于其学术来说不太可能解决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因为这可能会损害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实际上,政治任命主要考虑的是忠诚度和理念上的融合度,而不是学术造诣。而过度的参与政治也会导致其他利益冲突,因为政府部门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让咨询人员修改自己的研究结果。即使经费不是主要问题,过度的参与也会产生其他的一些偏见,因为研究人员也是人,他们不太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和政府部门以及利益相关者过度亲近的人可能不太愿意说那些会损害自身状况的事情。当学术人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时候也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消极效果,参与公众活动更多也意味着公众知晓越多。当然撰写博客,科普图书和文章也是帮助社会解决重要问题的一个方式。

应该怎么做呢?

1.在评估学者个人和学术部门的时候,更多的考量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在录用人员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其社会影响力,而非完全关注于其同行评议论文和学术专著方面,撰写博客,出版科普图书和文章等都应该纳入考核的范畴。公众也可以通过深入阅读他们的这些材料来对其进行评判,而非单纯地依赖于学术专著和论文。

2.鼓励学术组织重视社会影响力

学术组织可以通过一些途径鼓励更多的参与度。如果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应该实现一种平衡,即其学术影响和公共活动之间的权衡。

3.鼓励年轻人更多地参与

当前很少有学术机构鼓励年轻人多参与公共服务活动,甚至有些学术机构一旦发现年轻人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活动会终止其任职资格。如果让年轻人多参与,他们也能了解政府机构及全球性的组织是如何运作的,这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向大众进行传播活动都有益处。

4.让政客和公民参与到科研过程中

这对于科研人员和公民来说可能都具有积极作用。除了从项目中获得研究成果,了解公众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也应该有所考虑。虽然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议程,但是在开始阶段就开展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对话可能会改善研究的质量,并且获得更多的关注。

5.说服行政人员重视对公域的参与

虽然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很高兴他们的成员获得了很高的公众关注度,但是却很少鼓励这些人去参与公众活动。但是学术活动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方式—甚至包括那些和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论文关系不大的方式—来提升社会各层次的状况。

作者最终的结论是如果学术机构仍然循规蹈矩而不关注社会影响力和公众,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纳税人)也不会给他们太多的关注和资源支持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705176.html

上一篇:The why and how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下一篇:科学商店(1)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