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史上最大专家阵容亮相上海

已有 2357 次阅读 2013-8-15 11:5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学家, 亮相上海

 

 

2013年8月13日下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座谈会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办。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全书由110 余位两院院士出任编委会委员,数十位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担纲分卷主编和副主编,同时还有一大批科普作家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传播与培养。参与创作的科学家们希望在有效回答“为什么”的基础上,让青少年知道每个问题的解答都可能有多个不同的路径,以引导和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更多的“为什么”,积极探索新的未知的科学世界。

借此机会,“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以“科学家与科普创作”为主题,邀请参加座谈会的部分院士和专家共同探讨科学家与科普创作的话题,同时这也是“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第一次在京外举办,同时也是本活动自举办以来的史上最大专家阵容。这些专家包括:李大潜院士(数学分册主编);汤钊猷院士(医学分册主编);周忠和院士(古生物分册主编);汪品先院士(海洋分册主编);欧阳自远院士(航空与航天分册主编);褚君浩院士(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黄培康院士(武器与国防分册主编);吴启迪教授(电子与信息分册主编);陈佳洱院士(编委);林 群院士(编委);以及 陈凯先院士(编委),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主持。

 

 

各位院士分别从自己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担任的工作出发,阐述了科普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同时也提到了科学家从事科普创作的困境,比如评价体系的欠缺等。

各位院士们一致院士认为:写科普不仅是为了对那些年轻的同志,实际上对自己也有帮助;同时写科普一定要一流的专家,鼓励一流的专家来写。科普不但要给读者以新的知识,而且我觉得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所以我们不仅要传递新的知识,还要传递一些新的思路,特别是辩证思维方面的思路,可能这样对读者的帮助会更大一点。同时在科普的过程中一定要弘扬科学精神,而且应该传播各种各样的科学方法,使人们深刻地理解,而且还要灌输一种观念,一定要遵守科学道德。同时科学家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应该传播科学,要让更多的公众理解,走进他们的科学,改变他们的未来,改变他们的生活,这也是科学家的责任。另外做科学传播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我给你们讲,我给你们进行科普,这样非失败不可。不光是科学家,还有媒体,都应该多传播这种科学精神,传播非功利的、非形式主义的精神,恐怕比科普创作更重要。

也有院士强调重大科研项目中应该有科普方面的相关规定和内容。对此,也要培养一批专门从事科普的人才队伍。而在评价体系中,应该把科普相关的内容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之中,等等。

虽然本期活动的主题为“科学家与科普创作”,但是各位院士和专家各抒己见,发散性地探讨了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科学家如何进行科普创作,科普人才培养的机制问题,科普的评价体系问题等等,这不仅对于繁荣科普创作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科普的其他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具体图文直播信息,请参考:http://210.14.113.38:9080/asop/login.asop?titleId=353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717004.html

上一篇:香烟:警示标签没有告诉你的--第五章--吸烟与皮肤
下一篇:香烟:警示标签没有告诉你的--第六章--吸烟与外科风险

3 武夷山 鲍得海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